他眼里闪过一丝落寞,但还是有希望。
这个眼神很复杂,我真的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我们沉默了很久,他突然说:“这位恩人在这里做什么?我听到他说的话愣了一下,嘟囔了一句,什么和尚,扫和尚。
和尚听了我的话,笑着说:“施主说得对。
我真的算扫地僧。
我有点脸红,真的有点不好意思让自己被别人偷偷说。
“来散散心。
“我回答了他之前问的问题,他有点惊讶。
他应该不明白我为什么会一个人出现在这破庙里,于是说:“施主有什么烦心的事?我们就直说吧。
我,扫地僧,或许能帮到施主。
“我有点熟悉他。
也许是因为最近几天我过得很糟糕,所以我专注于一些事情。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对他的信任从何而来,但是看着他的眼睛,我觉得前所未有的平静。
他听了我的话,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既然如此,那我给恩人讲个故事吧。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大概在五六十年代。
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年轻阳光的少年,家境贫寒,在山窝里出不来。
因为文革,城里的一些年轻人被送到这里,包括他的妻子。
说起他妻子的家庭,她算是半个小资本家,但当时人们普遍对小资本家有恶感。
她来的第一天,就被嘲笑为资本家的女儿。
他妻子的名字很好听,她叫惠玲。
我觉得当年的父母都称自己的女儿聪明有灵气,把她当成了手中的宝贝。
在他的记忆中,惠玲看起来总是很温和,没有任何资本家的架子。
那时候因为家里人爱她,每次寄衣服都会给她寄点零食和糖果,但她一点都不给自己留,都给了村里的孩子。
她曾经攒下饭票,帮助过几个家里没饭吃的孩子。
听到这里我觉得没什么好奇怪的。
这么好的姑娘,难怪一提起他眼里就有光。
当他离开这个山窝时,他爱上了他的妻子。
当时他是村里最优秀的青年才俊之一,通过村长的推荐去了部队。
…
书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