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哲科书屋 > 其他类型 > 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蓝太平朱允熥大结局

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蓝太平朱允熥大结局

朱颜白发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三孙朱允熥品格贵胄,天资聪颖,宽厚仁德,敏而好学,温文得于天纵,孝友因与自然。式稽令典,载焕徽章,祭告天地,恭诣太庙,授予册宝,立为皇太孙,布告天下,咸使闻之。”奉天殿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朱允熥,正式被册封为皇太孙。太子妃吕氏和朱允炆则在东宫内禁足,令其闭门思过。宫门已经打开,城外的兵马也都返回了各自驻地。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只有官场里的人知道,权力阶层发生了“剧震”。立皇太孙的圣旨,由礼部通过驿站急递发往全国各府县。与此同时,另一道圣旨也发到了五军都督府。“擢升虎贲左卫指挥佥事、明威将军蓝太平为中军都督府同知,兼任虎贲左卫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使,授太子少保衔,柱国,特进光禄大夫...

主角:蓝太平朱允熥   更新:2025-02-14 16:4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蓝太平朱允熥的其他类型小说《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蓝太平朱允熥大结局》,由网络作家“朱颜白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三孙朱允熥品格贵胄,天资聪颖,宽厚仁德,敏而好学,温文得于天纵,孝友因与自然。式稽令典,载焕徽章,祭告天地,恭诣太庙,授予册宝,立为皇太孙,布告天下,咸使闻之。”奉天殿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朱允熥,正式被册封为皇太孙。太子妃吕氏和朱允炆则在东宫内禁足,令其闭门思过。宫门已经打开,城外的兵马也都返回了各自驻地。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只有官场里的人知道,权力阶层发生了“剧震”。立皇太孙的圣旨,由礼部通过驿站急递发往全国各府县。与此同时,另一道圣旨也发到了五军都督府。“擢升虎贲左卫指挥佥事、明威将军蓝太平为中军都督府同知,兼任虎贲左卫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使,授太子少保衔,柱国,特进光禄大夫...

《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蓝太平朱允熥大结局》精彩片段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三孙朱允熥品格贵胄,天资聪颖,宽厚仁德,敏而好学,温文得于天纵,孝友因与自然。式稽令典,载焕徽章,祭告天地,恭诣太庙,授予册宝,立为皇太孙,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奉天殿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

朱允熥,正式被册封为皇太孙。

太子妃吕氏和朱允炆则在东宫内禁足,令其闭门思过。

宫门已经打开,城外的兵马也都返回了各自驻地。

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一切似乎都没有变。

只有官场里的人知道,权力阶层发生了“剧震”。

立皇太孙的圣旨,由礼部通过驿站急递发往全国各府县。

与此同时,另一道圣旨也发到了五军都督府。

“擢升虎贲左卫指挥佥事、明威将军蓝太平为中军都督府同知,兼任虎贲左卫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使,授太子少保衔,柱国,特进光禄大夫。节制京师内外兵马,三品以下武官任免,无需请旨。”

“开国公,左军都督府佥事常升,兼任府军前卫指挥使。”

“擢升金吾后卫镇抚傅让为金吾后卫指挥使。”

蓝太平此时体会到一个词,叫做“权倾朝野”。

这次事件中,朝野上只死了一个人,就是蒋瓛。

蒋瓛因欺君罔上,构陷忠良,制造冤狱,判处死刑。

这蒋瓛可谓血债累累,在锦衣卫指挥使这个位子上,他是人见人怕的“恶魔”。

但是一旦失势,就是被痛打的落水狗。

圣旨刚宣告完,还在奉天殿内,不知在谁的带头下,满朝文武直接动手群殴他。

不论是大汉将军,还是府军前卫的人,都只是看着。

朱元璋张了张嘴,但看到冷眼旁观的蓝太平,还有已经红了眼的一众官员,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待到众人散去,蒋瓛早已经一命呜呼。

可怜一代特务头子,竟然落了这么个下场。

凉国公府

“太平,不是老叔说你,哪有造反造一半的?你可不要低估咱们这陛下,他能从一个要饭的和尚,成为当今天子,这一路走来靠的可不全是运气。”

傅友德忧心忡忡的说。

“傅叔叔,我并没有想造反,最多算是兵谏吧。”

“我只想帮允熥拿回属于他的东西,让咱们淮西父老能够安享晚年而已。”

蓝太平诚恳的说道。

“唉,但是在任何朝代兵谏跟造反性质都一样,结果也是不成功便成仁。一旦陛下重掌兵权,就是你我的死期。”

“陛下仍坐于堂,如利剑悬于颅啊!”

傅友德久经官场,又跟随朱元璋多年,深知他的心狠手辣,铁血无情。

“陛下已至暮年,他所想不过是大明江山的传承。他不愿立允熥为太孙,不过是怕我们这些外戚过于强大。”

“现在木已成舟,他还的指着我们为允熥保驾护航。所以,傅叔叔不用忧虑。”

“咱们不是说了吗?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在目的达到了。”

“您放宽心,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蓝太平波澜不惊的说道。

“既然大侄子都计划好了,那你就放心大胆的干。我跟你冯叔叔都坚定的支持你,咱们淮西后辈里你是最能成事的。”

傅友德说的冯叔叔,正是宋国公冯胜。

“多谢傅叔叔,这些日子您也辛苦了。早点回去歇息,有什么事我让傅让跟您说。”

“好嘞,傅让那兔崽子老叔就交给你了。”

在送走傅友德后,蓝太平靠在椅子上揉着太阳穴。

第一阶段的目的已经达到,他之所以不杀朱元璋一个是情感上不想。

朱元璋是开国皇帝,重塑中华居功至伟。

另一个就是现在不能杀,否则大明必会天下大乱。这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否则跟朱棣的靖难之役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明需要平稳的权力过渡,从而避免快速衰落的结局。

“唉,有些事真是急不得。”

蓝太平盘算着,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他记得在洪武三十一年时朱元璋驾崩。

还有六年左右的时间,我必须稳中求进。

这第一件事,就是拥有一支最强的军事力量。

翌日早朝

朱元璋依旧端在龙椅上,朱允熥也穿着明黄的团龙服立在一侧。

他现在位居东宫,需要学习治国理政了。

武将以蓝太平为首,文官则以刘三吾为尊。

大殿上气氛怪异,朱元璋神色阴郁。

朱允熥显得不知所措,求助的看向蓝太平。

蓝太平则暖心一笑,示意他不要紧张。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殿前太监唱道。

“陛下,老臣有事上奏。既然太孙名分已定,那皇次孙朱允炆殿下也到了该册封的年纪了。”

“还望陛下早日册封,让皇次孙殿下就藩,也好为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出一份力。”

听完刘三吾的话,朱元璋表情微动。

“哦,你有何建议?”

“臣以为,可封朱允炆殿下为吴王,封地为凤阳。”

朱元璋听完,斜眼看向蓝太平。

只见他面无波澜,似乎没有听出其中深意。

“可有人有不同意见?”

面对朱元璋的问话,蓝太平依然没有任何表示。

朱允熥也是低着头不说话。

倒是其他淮西武将纷纷不满,但见蓝太平没有任何表示,也只能干着急。

“臣赞同。”

黄子澄第一个跳出来同意。

齐泰,詹微等文官也纷纷表态支持。

朱元璋略一思量,“好,那就封允炆这孩子为吴王,封地就选中都凤阳。”

“吾皇圣明。”

刘三吾等人沾沾自喜,忙着谢恩。

“末将有事启奏。”

蓝太平突然出列。

“你有何话说?”

朱元璋没有好脸色的问。

“陛下,末将想筹建火器局。”

“末将从征数年,发现我明军火铳有诸多劣势,发射慢,威力小,射程短,怕阴雨天气。”

“在与北元对战中,常因火药返潮无法发射而贻误战机,导致伤亡惨重。”

“少将军,这火器本就怕潮湿。草原天气无常,特别是夏季雨水充沛,出现这种情况也属正常。”

工部侍郎严震直说道。他分管“兵仗局”,军械的制造归他管,这其中就包括火铳,火炮。

“严大人所说不错,所以末将想把火器制造从兵仗局分离出来,成立火器局,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毕竟造出的火器都是军队使用,由我们主导会更利于火器的研发和改进。”

蓝太平可谓言辞恳切。

“这,这不合规矩吧。而且,这样以来每年工部的预算也不好做。”

严震直官声不错,只是有些刻板与保守。

“预算方面严大人不必操心,五军都督府会负责火器局所有的预算支出的。”

“那老臣无话可说,一切请陛下圣裁。”

“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办吧。”

朱元璋兴致缺缺,摆了摆手。

“退朝。”

殿前太监唱道。

蓝太平走出午门,刚上马车常升也掀帘子进来了。

“你怎么不骑马了?”

蓝太平疑惑的问道。

“这不找你有事吗?你是咋想的,封朱允炆为吴王,你为何不反对?”

“难道你不知道,这吴王可是陛下当年的封号。而且,还给他的封地竟然是凤阳。这可是大明的中都,龙兴之地啊。”

面对常升机关枪式的连问,蓝太平不以为意的拿起茶壶喝了口。

吴王又如何,历史上建文帝封朱允熥为吴王,还不是一直被圈禁。即使后来朱棣当了皇帝,依然是被圈禁至死。

“让他们母子早日离开东宫,岂不是更好。允熥都是太孙了,给他个吴王还怕他能掀起什么风浪吗?”

“说的也是。”常升夺过茶壶“咕咚,咕咚”喝了两口,又把茶壶塞给他。

紧接着掀起帘子,“我回东宫布置一下,这些日子要加强防范。”

常升跳下车,朝着东宫走去。

蓝太平欣慰一笑,常升这舅舅越来越称职了。

“公子,回府吗?”

蓝雄山在帘子外问道。

“去城外,虎贲左卫大营。”

“是。”

蓝雄山挥动鞭子,马车向城外走去。

筹建“火器局”的同时,他要组建一支全新的军队“神机营”。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火器很快将成为战场的主角。一支能够熟练运用火器,并且装备精良的军队,将是无敌的存在。


看我,表演正式开始!

“打开!”

蓝太平一声令下,两侧的锦衣卫立刻上前撕掉封条,把三十只大木箱子全部打开。

“啊!”

“这是…”

一众乱军都看呆了,这三十只大木箱子打开后,在阳光的照耀下全都发出银灿灿的光。

整整三十箱白银,全是色泽纯正的大银锭。

“民以食为天,兵以饷为命。”蓝太平的话,把一众乱军拉回现实。

乱军所有的士兵都看向他,目光中燃烧起火焰。

“根据大明律法,普通卫所士兵每月禄米一石。咱们京卫的禄米翻倍是两石,勉强够养家糊口了。”

明朝一石米大概等于一百八十斤米,养活一个人绰绰有余。

但是养活一家三口就远远不够,因为俸禄只有粮食,你还需要用粮食换购油,盐,菜等生活物品。

蓝太平顿了顿,所有乱军都静悄悄的等着,没有一丝声音。

“但勉强糊口怎么能行?吃不饱,穿不暖怎么拿得动刀?”

“家中妻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咱们男人如何能安心杀敌?”

“对不对?”

蓝太平这番话,全都说尽了士兵的心里。

“对”

“对”

“对”

这群乱军爆发出惊人的呐喊声,他们的回答也惊人的一致。

就连他身后的虎贲左卫以及锦衣卫,也都跟着呐喊声。

一时间,声音直接穿透宫门。

朱元璋在奉天殿内,都隐约听到了呐喊声。

一群大臣也面面相觑,李景隆得意一笑,虽然听不清是什么。

蓝太平跳上一只木箱挥手示意,大家也逐渐恢复平静。

“从今日起我自掏腰包,每个月补贴每位士兵1两白银。”

蓝太平话音一落,所有士兵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要知道,在大明一两白银相当于两石粟米。

而且这白银是硬通货,不会出现贬值的情况。而且,大明的官员拿的都是禄米。

他们这群士兵,每个月除了朝廷发的两石禄米,还有1两白银的补贴那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

如果家庭人口多,你用这1两白银可以换成色差一些的粟米三石。

这就每个月可以多养活一口人。

“大人威武,大明万岁。”

“大人威武,大明万岁。”

“大人威武,大明万岁。”

这欢呼声,经久不息。

蓝太平面带微笑,看着欢呼的士兵。

“我话还没说完。”他待欢呼声停止后接着说,“每年春节当月,每位士兵可以额外领3两白银的节日补贴。”

沉寂,死一样的沉寂。

所有士兵都是呆愣愣的看着他,没有预想中的欢呼。

“呜呜呜呜”

不知谁先开始的,随后迅速传染所有人,

没错,不论是乱军还是守城的士兵,全都流泪哭泣。

就连那指挥佥事蓝守义,也眼眶湿润。他行伍多年,从未见过这样体贴士兵的将军。

“忠诚!”

“忠诚!”

“忠诚!”

蓝守义带头高呼,所有士兵跟着一起高呼。

一旁的蓝雄山也泪目,他任蓝家的家将多年。这位少主从最初的纨绔子弟,终于成长到能比肩他父亲的高度了。

不,此子将来一定会超越蓝玉的。

蓝太平满意的从箱子上跳下来,紧接着冲伍同知一挥手。

对方心领神会,立刻把早准备的两张桌子搬来。

一张桌子上放笔墨纸砚,另一张桌子上放有称银子的小秤。

书记官这边登记姓名和军籍,登记后去旁边领银子。

所有的乱军自觉排队,开始依次领银子。

蓝太平看着眼前的一切,又舒服的坐回椅子上开始喝茶。


“通过他,吕林府上养了很多江湖人士。同时属下还发现,他与宫中书信往来频繁。”

“半月前他又收到宫中来信,吕林看完信后心事重重,最后招来了岭南猿公。”

“在一番密谋后,岭南猿公当天夜里就离开了海南卫。而与他一起离开的,还有一群江湖人士。”

左千户说完,抬头看了一眼沉思的蓝太平。

伍同知挥挥手,左千户行了一礼退到一旁。

“吕氏,看来你还不死心啊。”

蓝太平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

“伍同知,你明日一早继续回神机营,按我的要求抓紧训练。”

“没有我的手谕,不准回城。”

“是”

伍同知退到一旁。

“左千户,你海南卫是回不去了。那就回锦衣卫,升镇抚使。”

“遵命”

“谢大人栽培。”

伍同知与左千户行礼后离去。

“既然你不想体面,那我帮你体面。”

蓝太平冷冷说道。

第二天早朝,蓝太平罕见的来上朝了。

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上,站在一旁的朱允熥本是无精打采,可是当他看到蓝太平时瞬间来了精神。

嘴角难以压住,要不是朱元璋就坐在一旁,他真想冲下去抱住这个舅舅好好撒撒娇。

“陛下,末将有事要奏。”

蓝太平直接未等朱元璋开口,就站了出来。

“哦?你有何事,说吧。”

经过上次君臣二人谈心,朱元璋对他态度缓和许多。

“末将以为,吴王殿下可以就藩了。”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都是一愣,随即开锅了般。

看着群臣在那讨论,朱元璋烦闷的拍了拍龙案。

众人见此,都识趣的闭上了嘴。

“咱孙儿去不去就藩,什么时候轮到你管了。”

朱元璋的脾气又上来了。

“回陛下,太孙名分已定。吴王殿下在居住东宫,不符合君臣之礼。”

蓝太平说完回头看了一眼。

“陛下,末将也深以为然。”

常升得到暗示忙站出来帮腔。

“末将附议。”

大部分淮西武将纷纷表示支持。

文臣们一看,却没有人反对,因为他们也盼着朱允炆早日就藩。

毕竟在京师已经难有作为,不如去封地还有一线希望。

朱元璋面露不舍之色,“既然如此,那明日允炆去就藩吧!”

“咱就把凤阳卫,凤阳左卫,凤阳右卫这三卫人马,划归给吴王作为亲卫吧。”

文臣们高呼“陛下圣明。”

“陛下,末将还有一事。”

蓝太平不合时宜的打断了他们。

“你又有什么事?”朱元璋颇为不耐。

“陛下,请问太子妃吕氏是否一同前往凤阳?”

蓝太平的话,让朱元璋一时不知如何决断。

“陛下,老臣以为太子妃虽然为吴王殿下生母,但她也是当今太孙的嫡母,将来的太皇太后,自然该舍小情就大义。”

大学士刘三吾说道。

“臣附议,太子妃应留在东宫教导太孙殿下。”

黄子澄站出来支持。

“臣等附议。”

一众文臣又纷纷出列支持。

蓝太平嘴角抽动,不知道内心在想什么。

朱元璋看向蓝太平,“末将也这么认为。”

蓝太平也表示支持。

“咱的孙儿已长大成人,自然可以撑起一个藩王府。”

“吕氏就留在东宫,继续教育允熥吧。”

“陛下圣明。”

朱元璋心情大好,急着退朝后往东宫走去,他要好好给朱允炆交待一番。

退朝出来后,常升撵上来抓住蓝太平胳膊。

“你是咋想的,有你这样当舅舅的吗?”

“我这天天住在东宫,就怕那毒妇人对允熥不利,你却不让他走?还想留着她当太皇太后?”


“放肆,那吕氏是赐了金册,入了宗籍的太子妃。她的儿子朱允炆,自然就是咱的嫡孙。”

朱元璋愤怒的一拍龙案,站起身怒斥蓝太平。

看到朱元璋大怒,叱责蓝太平。

一众文官纷纷窃喜,淮西勋贵们则暗中捏了把汗。

“陛下恕罪,末将有话说。”

“自周朝伊始,就形成了以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度。那么宗法制度的核心就是血脉,嫡次孙朱允熥殿下,身上流淌的是先太子和开平王之女的血。”

“这才是最正统的嫡出血脉,朱允熥殿下才是最尊贵的嫡子。”

“她吕氏不过是前朝降臣之女,东宫的一个侍妾而已。这样的出身,即使被扶正了,又如何能跟开平王之女相比?”

“她所生之子又怎么配称嫡子?”

“皇次孙朱允炆殿下一个庶子,又如何配立为皇太孙?”

蓝太平环环相扣,一番话说得奉天殿内文武百官皆是目瞪口呆。

这家伙以前就是一纨绔子弟,即使这几年在战场历练,可在文官眼里他也不过是一个武夫而已。

但是,他竟然能引经据典,还说的环环相扣又合情合理,让人无法反驳。

这,真的是蓝玉那个大老粗的亲儿子吗?

不理众人的疑惑,洪武大帝朱元璋脸直接变成绛紫色,他双目喷火,手不停的颤抖。

所有人都在暗想,这蓝玉的儿子是疯了吧。

沉闷的气氛被一声怪笑打破,“好,好,真是虎父无犬子啊。他蓝玉真是生个好儿子,能文能武啊!”

朱元璋用手扯了扯腰间玉带,让它滑落到腹下。

见此情景,文臣武将都吸了口凉气,这是要杀人的节奏。

“蓝太平,你跟咱说这是你的意思,还是蓝玉的意思?”

“禀陛下,家父在漠北杀敌自然不知今日之事。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想法,立嫡次孙朱允熥殿下为皇太孙既合乎祖制礼法,又顺应天下人的民心。”

说罢蓝太平挺直腰板,目光平静,轻抿的嘴角表达了内心的坚定。

朱元璋看向淮西集团,这群武将虽然没有言语,但都目光灼灼的盯着他,没有以往的那种恭顺。

他猛地打个冷颤,后脊被冷汗浸湿。

他在瞧向文官那边,一个个神色犹豫,似乎有所忌惮。

“唉…”

他内心叹了口气,“今天先到这,此事等太子葬礼后再议。”

殿前太监立刻上前高喊,“退朝。”

朱元璋出了奉天殿,向乾清宫走去。

“如果咱的妹子要活着多好,咱也有个人商量该咋办。”

他停下脚步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心中一阵落寞。

咱的妻子,儿子,大孙子都离自己而去。现在两个孙子又要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总有一个要成为牺牲品。

咱到底做错了什么,上天为何要这样苛责于咱。

“咱是皇帝,是天子,咱一定有办法避免悲剧发生。”

朱元璋空洞的眼神恢复坚毅,大踏步的向后宫走去。

“去,把蒋瓛给咱找来。”

身后的大太监王景弘身子一颤,立即躬身答道,“是。”

“三舅,我不想当什么太孙。”

朱允熥正兴致勃勃的逗着一只鹦鹉。

经过太医的精心调理,朱允熥已经全好了。

在凉国公府花园里,蓝太平陪着朱允熥在遛鸟,俩人随意的聊着。

“太孙之位本来就是你的,你不要别人也拿不走。”

蓝太平轻轻捏住鸟嘴,朱允熥则小心翼翼的帮鹦鹉的舌头脱皮,“嚯,终于下来了。”

朱允熥长出了口气,随即笑呵呵的轻抚鹦鹉。

“闹儿,你现在说话就不大舌头了。”

这金刚鹦鹉身高三尺余,喙坚爪利,浑身都是宝石蓝,威风凛凛。

这是当年蓝玉远征云南时,从元军梁王府里缴获。据说是海外小国进贡的,蓝玉见之称奇,带回府中赐名“蓝闹儿”。

“谢谢太孙,谢谢太孙。”

“闹儿”摇晃着小脑袋,很是满意朱允熥的帮助。

“哇,三舅。它竟然叫我太孙!”

“你看,连鹦鹉都认可你了。”

蓝太平宠溺的摸摸他的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可是,这样母妃会不高兴,允炆哥哥也会不高兴。”

朱允熥顿了顿,“皇爷爷,可能也不会高兴。”

这句话像针扎进蓝太平心里一般,在家里只有不被重视的孩子,才会这样小心翼翼的看所有人的脸色。

“傻孩子,从现在起你不用管别人,只要你自己高兴就好了。”

“咱们谁的脸色也不看,属于你的一切,三舅会帮你拿回来。”

蓝太平把朱允熥搂在怀里,这一刻他心意已决。

“自己高兴,自己高兴…”

“闹儿”重复着,浑身宝石蓝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竟泛起五颜六色的光彩。

明媚的春光中,朱允熥在花园里追着鹦鹉“闹儿”嬉戏。

蓝太平则依靠在假山前,看着他们玩耍。

一名身穿黑衣,面戴恶鬼面具,头戴黑漆兽盔,腰佩弯刀,身披黑色披风,脚踏马靴的男子出现在假山的阴影中。

“少主,消息已经送到,这是主人给您的回信。”

那名黑衣人恭敬的递上信札,然后身体隐入假山阴影。

蓝太平打开信札,是父亲蓝玉的回信。

“为父已知晓。”

只有简短五个字,蓝太平嘴角勾出一抹笑意。

东宫太子府内,吕氏一脸怒容,“这个蓝太平,平日里没看出来,竟然敢公然顶撞当今陛下。”

“母妃,他是铁了心要支持三弟了。”

朱允炆一脸愁容。

“哼,只要你皇爷爷支持你,别说他一个小小指挥佥事,就是他爹凉国公来了也没用。”

“母妃说的是,皇爷爷一直都很喜欢我。三弟不学无术,他如何能够跟我比?”

朱允炆眼神中恢复了光彩。

“我们绝不能功亏一篑,你多去你皇爷爷那露露脸,趁着朱允熥住在宫外这段时间,你要牢牢抓住陛下的心。”

吕氏神色激动,面容有些扭曲。

“母妃放心,我明日就去陪皇爷爷。”

朱允炆紧紧握着拳,今日朝堂上的事黄子澄已经跟他说了。

血脉!嫡出!庶子!像一把把利剑狠插他的心脏。

“只要皇爷爷选我,谅你们这群武夫也无可奈何。”

“更何况,文官都站在自己这边。朱允熥,你这个纨绔子弟拿什么跟我争?”

乾清宫内,身穿绯色飞鱼服的蒋瓛跪在案前。

“禀陛下,各地王府安插的探子来报均无异常。”

“另外,大将军蓝玉已经基本扫清残敌。据军中探子来报,大将军欲在当地征兵,讨伐朵甘,百夷之地。”

朱元璋黑着脸,他手里拿的正是蓝玉的八百里急递。

奏折中蓝玉想要征讨朵甘,百夷之地。

“拟旨,命大将军蓝玉不许征讨此二地。在扫清残敌后固守西番边地,无诏不得回朝。”

“遵旨。”

王景弘立刻去拟旨。

“那些公爵侯爷,有没有什么小动作?”

“回陛下,目前并没有发现。”

“哼,那他们在朝议上如何口舌一致。”

蒋瓛闻言汗流浃背,忙解释道,“其他公爵府上都有锦衣卫的人,只是凉国公府的府军皆是蓝玉义子。”

“我们只能府上下人中安排探子,但根本无法接近议事厅。”

“砰!”

朱元璋一拍桌子,“废物,咱不管你用什么办法,给咱监视所有人的一举一动。”

“末将遵旨。”

蒋瓛跪伏在地上,抖如筛糠。

“滚吧!”


“否则。”伍同知尴尬笑了笑,“就算元妃真活着,谁又敢拿她来触大将军的霉头呢?”

蓝太平一愣,随即点点头,“如果真她真活着,有人敢把她卖到青楼,那么陛下也不可能放过他。”

“应该没人有这么大的胆子。”蓝太平也确信这就是一噱头。

朱元璋一直很重视民族团结。

蓝玉这事,就违背了他当初团结北方民族的政策。

天亮之后,二人准备出去吃点早饭。

一名锦衣卫跑了进来,“大人,这是凤阳来的急递。”

蓝太平接过来,撕开火器拿出信件一看,原来是左英千户来信,表示已经到了凤阳的吴王府。

凤阳卫,凤阳左卫,凤阳右卫的指挥使已经见过吴王。

目前吴王府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请求进一步的指示。

蓝太平思索片刻,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四个字“吃喝玩乐。”

当年,吕氏为了养废朱允熥,用的就是这招。今天,他也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待那名锦衣卫信使走后,蓝太平转头说道,先跟我去一趟东宫。

二人来到东宫,常升正在喝茶。

见他来了喜出望外,“我说兄弟,你又忙什么呢?”

忙拉着他坐下,给他倒了一碗茶,“你给我留在这鸟笼子里,是不是自己出去快活了。”

“太孙呢?”没理会他的质问,蓝太平反问他。

“还能去哪,现在文华殿上课。”常升拿起茶碗,一脸不满,“蓝铁心陪着他去的,天天上学把孩子都折磨成啥样了。”

现在整个皇宫都是他们的人,蓝太平倒是不担心。

“像你这舅舅一样,不学无术就好了?”蓝太平白了他一眼。

“我说你这小子,怎么说我也是你表哥,说话能不能客气点。”常升放下茶碗假装生气。

“既然这样,那我给你赔不是。作为补偿,今天带你去个好玩的地方。”

蓝太平站起身准备往外走。

“咦,有这好事?”常升忙跟着起身,拉住他的胳膊,“去哪里,这不用我看着了?”

“我会留下一百名锦衣卫,这以后就不用你操心了。”蓝太平笑了笑,“东宫虽然不用你常驻,但是这府军前卫你要掌控好。”

“他们都是姑父的旧部子弟,他们就交付给你了。你作为姑姑家的男人,你要把这个家顶起来。”蓝太平盯着常升,“二哥,允熥以后还要指望咱俩给他保驾护航呢。”

“你这突然的深情。”常升哽咽着,“让我有点想哭。”

“别哭红了眼二哥,待会我还要带你去逛青楼呢。”蓝太平狡黠一笑。

“咳咳咳”常升直接咳嗽起来,眼泪吸进鼻腔里了。

“我就说你小子,什么时候这么正经过。”一边笑骂,一边擦着眼泪。

“走,咱们先去看看吕氏。”

“看她干嘛?”

“我有好消息带给她。”蓝太平神秘一笑。

常升带着他来到看管吕氏的冷宫,门口站着两名侍卫。

打开宫门,吕氏端坐在床边。

“末将参见太子妃殿下。”蓝太平嘴上说着,人却纹丝不动。

“呵呵,怎么敢让节制京师兵马的大将军劳驾来这冷宫里。”吕氏一阵冷笑,“哦,应该是少将军。毕竟,你爹蓝玉才是大将军。”

“我来呢,是告诉你好消息。”蓝太平没搭理她的嘲讽。

“朱允炆已经到了凤阳,住进了吴王府。”

蓝太平的话,让吕氏紧张起来。

“我让陪同的锦衣卫千户,每天陪他就做四件事。”蓝太平故意顿了一顿,“吃,喝,玩,乐。”

“你,你,你这是要毁了我儿。”吕氏指着蓝太平,咬牙切齿。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