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通鉴纪事本末通读本全文

第46章

发表时间: 2025-03-29

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春正月,郅支单于的首级被送到京城。甘延寿、陈汤上奏说:“臣听说天下的大义,应该是统一天下。从前有唐尧、虞舜,如今有强大的汉朝。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经称臣,作为北方的藩属,只有郅支单于叛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大夏以西的人,都认为强大的汉朝不能使他们称臣。郅支单于对百姓残忍狠毒,犯下了滔天罪行。臣甘延寿、臣陈汤率领正义之师,替天行道进行诛杀。仰赖陛下的神灵,阴阳调和,天气晴朗,我们战胜敌人,斩下郅支单于的首级以及名王以下的众多贼首。应该把郅支单于的首级悬挂在槀街(在长安,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蛮夷的官邸之间,向万里之外的人展示,让他们明白,敢于冒犯强大汉朝的,即使再远也必定会受到惩罚!”丞相匡衡等人认为,正逢春天,是掩埋尸骨的时候,不应该悬挂首级。汉元帝下诏将郅支单于的首级悬挂十天后再掩埋,并祭告天地和宗庙,大赦天下。大臣们都向汉元帝祝贺,摆下酒宴欢庆。

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听说郅支单于已被诛杀,既高兴又害怕,上书请求入朝拜见汉元帝。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前来朝见,说自己愿意做汉朝的女婿,与汉朝结为亲家。汉元帝把后宫良家女子王嫱,字昭君,赏赐给单于。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远保护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以西至敦煌(今甘肃敦煌)的边塞,世代相传。他还请求汉朝撤掉边境的防备军队,让天子的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汉元帝把这件事交给大臣们商议,大臣们都认为可以。郎中侯应熟悉边境事务,认为不可以答应。汉元帝询问原因,侯应说:“周朝、秦朝以来,匈奴凶悍残暴,不断侵扰边境。汉朝建立后,更是深受其害。我听说北方边境从辽东(今辽宁辽阳)到这里,外面有阴山(今内蒙古中部山脉),东西绵延一千多里,草木茂盛,禽兽众多。冒顿单于曾经依靠这里的险要,制造弓箭,出来侵扰,这里就像是他们的苑囿。到了孝武皇帝时期,出兵征伐,夺取了这片土地,把匈奴赶到漠北,修筑边塞、烽火台,建造外城,设置屯戍军队来防守,边境才稍微安宁一些。漠北地区寒冷,草木稀少,多是大沙漠,匈奴来侵扰时,很少有遮蔽的地方,从边塞以南,深入山谷,往来不便。边境的老人说,匈奴失去阴山之后,每次经过那里都要痛哭流涕。如果撤掉防备的戍卒,这对夷狄来说是极大的便利,此为不可一;如今圣德广布,像天一样覆盖着匈奴,匈奴承蒙汉朝的保全之恩,前来称臣。但夷狄的本性是困窘时就谦卑顺从,强大时就骄横叛逆,这是他们的天性。之前已经撤掉外城,减少了烽火台,现在的烽火台只够瞭望和传递烽火而已。古人说,居安不能忘危,所以不能再撤掉防备,此为不可二;中原地区有礼仪的教化和刑罚的惩处,可是愚民仍然会触犯禁令,更何况单于能保证他的部众不违反约定吗?此为不可三;自从中原设置关隘、桥梁来控制诸侯,就是为了杜绝臣下的非分之想。设置边塞、屯戍军队,不只是为了防备匈奴,也是为了那些归降的属国百姓,他们原本是匈奴人,担心他们思念故土而逃亡,此为不可四;近些日子,西羌人在边塞保卫,与汉人交往,有的官吏和百姓贪图利益,侵犯掠夺他们的牲畜和妻儿,因此他们心生怨恨,起来反叛。现在如果撤掉边塞的防守,就会逐渐产生轻慢和纷争,此为不可五;以前从军的人有很多战死没有回来,他们的子孙贫困,一旦逃亡出去,就会去投奔他们的亲戚,此为不可六;而且边境的奴婢愁苦不堪,想要逃亡的人很多,他们常说匈奴那里快乐,只是因为瞭望严密而没有办法,然而还是时常有人逃出边塞,此为不可七;盗贼狡黠,成群结伙地犯法,一旦走投无路,就会向北逃亡,无法控制,此为不可八;从开始修筑边塞以来,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边塞不都是用土筑成的,有的是借助山岩、木石、溪谷、水门等地势修建的,再让士兵们慢慢修筑整治,耗费的人力和时间非常久远,难以计算。我担心那些议论的人不深入考虑事情的前因后果,想要一下子节省戍边的徭役,可是十年之后,百年之内,如果突然发生变故,边塞被破坏,烽火台被毁掉,到时候又要重新征发屯戍的军队去修缮整治,几代人积累的成果就会毁于一旦,此为不可九;如果撤掉戍卒,减少瞭望,单于自认为保卫了边塞,一定会对汉朝感恩戴德,不断提出请求,一旦稍有不如意,后果就难以预测,这会开启夷狄的非分之想,损害中国的坚固防御,此为不可十。这不是长久保持安宁、威慑控制各蛮夷的好计策。”侯应的奏章呈上后,汉元帝下诏不再商议撤掉边塞防备的事,派车骑将军许嘉向单于口头传达旨意说:“单于上书希望撤掉北方边塞的官吏和屯戍士兵,让子孙后代永远保卫边塞。单于向往礼义,为百姓考虑得很周全,这是长久的打算,朕非常赞赏。但中国四方都有关隘、桥梁和边塞,不只是为了防备塞外的敌人,也是为了防止中国的奸邪之徒放纵作恶,危害国家。所以要明确法度,统一众人的思想。特此告知单于,朕没有其他疑虑。因为单于对没有撤掉边塞防备感到奇怪,所以派许嘉来向单于说明。”单于道歉说:“我愚昧,不懂得这个重大的计策。承蒙天子派大臣来告知,实在是太优厚了。”当初,左伊秩訾为呼韩邪单于出谋划策,使他归降汉朝,匈奴最终得以安定。后来,有人进谗言,说左伊秩訾自夸功劳,常常心怀不满,呼韩邪单于对他产生了怀疑。左伊秩訾害怕被杀,就率领部众一千多人归降汉朝,汉朝封他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还让他佩戴匈奴王的印绶。等到呼韩邪单于来朝见时,与左伊秩訾相见,向他道歉说:“大王为我出的计谋非常好,让匈奴到现在都能安宁,这都是大王的功劳啊。我怎么能忘记您的恩德呢?是我有负于大王,让大王离开匈奴不再回来。现在我想向天子说明,请求大王回到匈奴王庭。”左伊秩訾说:“单于您依靠上天的旨意,主动归降汉朝,才得以安宁,这是单于的神灵和天子的保佑啊,我哪有什么力量呢?我既然已经归降汉朝,又再回到匈奴,这是怀有二心啊。我愿意为单于在汉朝侍奉,不敢听从您的命令回到匈奴。”单于坚持请求,左伊秩訾始终没有答应,单于只好回国。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王昭君生下一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被封为右日逐王。起初,中书令石显曾经想把自己的姨妹嫁给甘延寿,甘延寿没有答应。等到打败郅支单于回来,丞相、御史也厌恶他们假传圣旨的行为,都不支持他们。陈汤向来贪图缴获的财物,进入边塞后,有很多不合法的行为。司隶校尉发文,在沿途逮捕审讯陈汤的部下。陈汤上奏说:“我与官吏士兵们共同诛杀了郅支单于,有幸将其擒获消灭,从万里之外凯旋,朝廷应该派使者在路上迎接犒劳。现在司隶校尉反而逮捕审讯我们,这是在为郅支单于报仇啊!”汉元帝立即释放了那些被抓的官吏和士兵,还命令沿途各县准备酒食来款待军队。回到京城后,朝廷讨论如何论功行赏。石显、匡衡认为甘延寿、陈汤擅自兴兵、假传圣旨,侥幸没有被诛杀,如果再封爵赐土,以后奉命出使的人就会争着冒险行事,在蛮夷之地生事,给国家带来灾难。汉元帝内心赞赏甘延寿、陈汤的功劳,但又难以违背匡衡、石显的意见,所以很久都没有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