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哲科书屋 > 其他类型 > 穿越大明怼老朱,逆袭成千古名相结局+番外

穿越大明怼老朱,逆袭成千古名相结局+番外

陆河山的安千君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少了很多胜算。文英逝去已经半月有余,京城也应该收到消息了,必须得抓紧得胜回京,为三殿下造势才是。蓝玉想定主意,立刻吩咐亲兵召唤几名副将,准备采取更加激进的平叛策略。······京城御书房,沐英的丧讯,也送到了朱元璋的跟前,“...先考西平侯知晓太子薨逝的消息,一如十年前听闻孝慈皇后薨逝之时,哭泣到咯血,直接昏了过去,自此就病情不断...”“一个多月后,突然风疾发作,双足麻痹,而后就薨逝了...”“臣,不孝子春泣禀陛下。。。”奉诏随侍的朱允炆,读完西平侯世子呈上来的报丧奏疏,躬身拜道,“皇爷爷,节哀!”“英儿!咱的英儿也走了,他和标儿一样,也不丢下咱了。”朱元璋满脸哀戚,喃喃自语着,沐英是他和马皇后在创业初期收养的义子,在朱标出生前的...

主角:朱标林豪   更新:2025-03-29 14:3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林豪的其他类型小说《穿越大明怼老朱,逆袭成千古名相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陆河山的安千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少了很多胜算。文英逝去已经半月有余,京城也应该收到消息了,必须得抓紧得胜回京,为三殿下造势才是。蓝玉想定主意,立刻吩咐亲兵召唤几名副将,准备采取更加激进的平叛策略。······京城御书房,沐英的丧讯,也送到了朱元璋的跟前,“...先考西平侯知晓太子薨逝的消息,一如十年前听闻孝慈皇后薨逝之时,哭泣到咯血,直接昏了过去,自此就病情不断...”“一个多月后,突然风疾发作,双足麻痹,而后就薨逝了...”“臣,不孝子春泣禀陛下。。。”奉诏随侍的朱允炆,读完西平侯世子呈上来的报丧奏疏,躬身拜道,“皇爷爷,节哀!”“英儿!咱的英儿也走了,他和标儿一样,也不丢下咱了。”朱元璋满脸哀戚,喃喃自语着,沐英是他和马皇后在创业初期收养的义子,在朱标出生前的...

《穿越大明怼老朱,逆袭成千古名相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少了很多胜算。

文英逝去已经半月有余,京城也应该收到消息了,

必须得抓紧得胜回京,

为三殿下造势才是。

蓝玉想定主意,

立刻吩咐亲兵召唤几名副将,

准备采取更加激进的平叛策略。

······

京城

御书房,

沐英的丧讯,也送到了朱元璋的跟前,

“...先考西平侯知晓太子薨逝的消息,一如十年前听闻孝慈皇后薨逝之时,哭泣到咯血,直接昏了过去,自此就病情不断...”

“一个多月后,突然风疾发作,双足麻痹,而后就薨逝了...”

“臣,不孝子春泣禀陛下。。。”奉诏随侍的朱允炆,读完西平侯世子呈上来的报丧奏疏,躬身拜道,“皇爷爷,节哀!”

“英儿!咱的英儿也走了,他和标儿一样,也不丢下咱了。”朱元璋满脸哀戚,喃喃自语着,

沐英是他和马皇后在创业初期收养的义子,

在朱标出生前的很长多年里,

沐英就是他们夫妇的长子,不是他们亲生胜似亲生,还跟着他姓朱,

直到大明立国,

为了稳固朱标太子的地位,以及避免同室操戈,

朱元璋让朱英改回了本姓“沐”,还下旨让沐英领军世代镇守云南,

这是藩王才有的待遇。

而现在这个长子,也离他而去,

朱元璋短短数月里又一次,

品尝到了白发人送黑发的苦。

好一会之后,朱元璋才平复了情绪,开口说道,

“拟旨,”

“让沐春亲自送英儿灵柩还葬京师,”

“罢朝三日,”

“另外,追封西平侯沐英为黔宁王,追赠沐英父祖三代考皆王爵,妣皆王夫人。”

“还有去传旨,让礼部,好好想一想英儿的谥号。”

朱允炆左右看看无其他人在场,当即激动地拱手,颤声说道,

“孙儿领命!”

朱允炆被皇爷爷叫来随侍,

也就是帮皇爷爷捶捶背,聊聊天,解解闷,干干端茶倒水等杂事,最多读一读奏疏,

像传旨,这种属于处理政务范畴的事,

他是根本轮不到的,

现在皇爷爷直接叫他拟旨,

这就是释放出了一个重要信号,

皇爷爷有心给他机会。

朱允炆很快就写好拟好旨意,

并呈交皇爷爷过目确认,

随后便准备退下去传旨。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缓步退下,开口补充说道,

“允炆,咱这有一个议题,”

“你回去之后,好好想一想,也可以找人请教探讨,”

“如果我大明碰上了地方势力过强,朝廷权威大减,基业有分崩离析之危,这种情况下,该如何中兴社稷?”

朱元璋虽然伤心于沐英的逝去,

但现在朱慈烺的义兴朝危局也等着他去找法子解决,

他正好也有心历练这个最疼爱的孙子,

于是,干脆也让朱允炆参与解题。

“孙儿记下了!”朱允炆愣了一下,旋即领命一拜,

便带着议题退了出去。

······

朱元璋前些时日是秘密前来找林豪,

大内侍卫支开了所有人员,

并下达了封口令。

因为蒋瓛不在京城,无法及时掌握所有信息,

锦衣卫一方,并不知道朱元璋来见过林豪。

所以,

他的高级案犯生活依旧过得轻松惬意。

江韦领着随从走入西房监区院中,

“林大人,好生惬意啊,”

“本官给你送午膳了。”

林豪闻言站起身,看着江韦那双三角眼,笑眯成一条线,只觉得滑稽,

“江大人,稀客啊,”

“竟然劳烦您亲自给我送餐,”

“一定是有什么好消息吧?”

这都一个月了,

江韦突然出现,

靖宁侯案必定是有大进展了。


听到第三个人的声音,

朱元璋父子二人,大吃一惊,

转头望去,

只见一道明黄的身影,不知何时已经出现在侧殿里。

来人年纪约三十出头,面容清瘦、眉眼中带着浓厚的忧郁和沉重,

“不止是成祖爷!”

“还有太祖爷也在!”

“老天爷显灵了!老天爷显灵了!”

“有救了,有救了,这下大明有救了。。。”当来人用力拍脸,确认朱元璋父子二人真实存在之时,立刻激动地浑身发颤,语无伦次。

“又穿着龙袍!”朱元璋瞥了朱棣一眼,收起了挥腰带的动作,

他对除自己以外的人,穿着龙袍,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看来能得机缘的,不止咱父子俩,”

“老四,你可见过这。。。后生?”

“看他的穿着,应该也是咱大明后世的皇帝,”

“只是这副不稳重的样子,哪里像个合格的皇帝。”

说着,朱元璋冷脸甩袖,坐回了椅子上。

“禀父皇,儿臣没见过,”

“儿臣见过的子嗣,也没有这样子的。”朱棣明显听出了父皇在嘲讽自己,一脸尴尬地低头否认。

“不孝子孙朱由检拜见太祖爷,成祖爷!”

“臣孙刚才见到两位祖宗实在太过激动,”

“望两位祖宗恕罪!”朱由检听到两位祖宗的不满,赶紧上前跪地认错。

大明历代皇帝的画像,都供奉在太庙的正殿里,

朱由检刚刚拜祭祖先求救完,

所以,一下子就认出了两位开基的皇帝。

“‘由’字辈?‘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

“你是朕之后,第十代的大明皇帝?”朱棣掐着手指例数父皇给自己一脉子孙定下的字辈,面露惊喜地反问道,这代表着自己的大明皇位很好地传承下去了。

“禀成祖爷!是!”朱由检恭敬地回话道,“臣孙乃是您的十世孙,是您之后两百多年的大明皇帝,是大明第十五任皇帝,”

“臣孙的年号是崇祯。。。”

“等等!”朱棣皱眉,打断道,“成祖?”

“这。。。这是朕的庙号?”

“不应该是太宗吗?”

“呃。。。成祖爷,原来的确是太宗,”朱由检愣愣地回答道,“可臣孙太太爷辈的皇帝改了,”

“毕竟,您靖难清君侧,是咱这一脉的开创之祖。。。”

“混账!”朱棣气得胸口起伏,破口大骂道,“朕是顺位继承,”

“哪里是什么开创之祖,”

“朕的庙号,只能是太宗!”

“子孙不孝,朕要下旨,提前废了擅改咱庙号的昏庸后继之君!”

朱由检吓得浑身一颤,

提前废了太太爷?

那岂不是,没朕什么事了?

不对,连朕都不一定有了!

宫中的秘史记录,果然不假,

成祖爷为了遮掩自己的“乱臣贼子”的名声,几乎都魔怔了。

“成祖爷。。。啊不!太宗爷息怒!”

“让臣孙来,臣孙去下旨,将您庙号改回去。。。”

“哈哈哈哈~!”朱元璋轻蔑的笑声响起,“老四啊老四,”

“亏你刚才还有脸说自己是什么最优秀的太宗,”

“到头来,连自己的子孙都不认可你是继承咱的大位,”

“真是可笑至极!”

“父皇,儿臣。。。”朱棣满脸通红,全然不复刚才与父皇“顶牛”时的气势。

朱元璋目光冷冽,语气森然说道,

“还有那‘清君侧’,是你谋逆自立的借口吧?”

“咱赐给你的权力,是让你卫国戍边,”

“哪里想你竟然用来造反,祸乱我朱家,”

“还是让咱直接下旨,先废了你老四这一脉吧!”

“父皇,您。。。”

“您要废,废了便是!”朱元璋的狠话,令朱棣的气势“触底反弹”,“反正在您的心里,儿臣是怎么也比不过大哥!”

“大哥薨逝了,您都没考虑把皇位传给我们弟兄,”

“我们都是您儿子,可您实在太偏心了!”

朱元璋怒极,再度站起身,指着朱棣破骂道,“你凭什么和你大哥比?”

“你大哥处处为你着想,”

“而你却狼子野心,觊觎着属于他的东西。”

“儿臣不服。”

“看咱打不死你!”

“父皇请自便!儿臣绝不多眨一眼。”

朱元璋再度抄起腰带,准备教训儿子。

朱由检见状,赶紧跪地上前,伸手拦在朱元璋和朱棣之间,哀劝道,

“老祖宗快快息怒!”

“您二位难得显灵一趟,万不可内讧啊。”

“混账东西,咱根本没死,哪里来的显灵?!”朱元璋瞪着朱由检训斥道,

朱由检微微一愣,面露震惊。

“孙儿,这是老天赐下的机缘,”

“父皇是在洪武二十五年,朕是在永乐二十二年,”

“是老天赐下了机缘,让我等突破时间的束缚,得以在这太庙侧殿相见。”朱棣看着朱由检解释道。

“原来如此。”朱由检闻言,脸露恍然,当即明白了现下的境况。

“混账老四!在咱面前,哪有你称朕的份,”朱元璋再度训斥道,

“小孙儿,你让开!别拦着咱教训儿子。”

朱由检见朱元璋时刻不忘动手,大声说道,

“老祖宗,不可!”

“我大明正值生死存亡之际,”

“您二位应当齐心协力,帮臣孙渡过难关才是。”

“什么?大明怎么了?”朱元璋一听大明有事,再次停止教训儿子的动作,“你什么意思?说清楚!”

朱由检拱手一拜,说道,

“两位祖宗容禀,”

“臣孙这会已是崇祯十六年,”

“自登基以来,臣孙宵衣旰食,勤恳理政,不敢有半分懈怠,”

“臣孙严惩了把持朝政的阉宦魏忠贤,为受迫害的贤良平反,施行各种宽仁的政策等等......”

“可奈何我大明水、旱天灾不断,不可避免地步入内忧外患的境地。”

“北面的女真人贼酋,称帝建国,时不时进犯我大明,”

“大明内部,还有多股贼匪势力,裹挟百万之众造反,其中最大的两个贼首,李自成、张献忠占据了四川、陕西、湖北、河南等大片地区,他们还僭越称王......”

“朝廷的形势已经万分危急。”

“增税、连坐流贼等等手段,该做的臣孙都做了,已经没有更好的法子,”

“所以才想到来太庙祭拜,寻求解法。”

“全赖苍天有眼,赐下机缘,”

“让臣孙见到两位祖宗,”

“我大明有救了!”


见有人公然站出来阻止行刑,

大广场上的众人,大感惊讶,

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卫军,

一切行事皆代表着皇帝个人意志,

办事之时,人人避之不及,

现在却有一个“愣头青”出来触霉头。

身为指挥使的蒋瓛,满脸的不可置信,

上一个出现干涉锦衣卫做事的人已经许多年以前了,

而且那些人的坟头上都已长满绿色的草,

这人是活腻了?

“大胆!”

“锦衣卫执行皇命,处置罪犯,”

“胆敢阻扰者,一律按同罪论处!”

林豪用轻蔑的眼神,上下打量了蒋瓛一番,

身为后世之人,

他自然知道面前这个“特务头子”,

喜欢借着职务便利,以权谋私,尽干一些见不得光的勾当,

对这种奸佞,

林豪十分看不惯,

正好借着这次“大明短时游”的机会,好好训一通,过一把嘴瘾。

“什么罪犯?哪里来的罪犯?”

“蒋大人,可把话说清楚了!”

“这些太医,学艺不精,救治不利,以至于太子爷不幸薨逝,这是妥妥的弑君;而且陛下是亲自下令处决他们,他们不是罪犯是什么?”蒋瓛分明感受到了林豪目光中的不屑,神情也变得阴狠起来,

自从他当上了锦衣卫的“一把手”,

除了皇帝,谁敢这样轻视他,

更没有人敢在公开场合,与他叫板。

“简直笑话!为医者,只能尽心救治病人,哪里敢保证一定治好?”

“太子爷重病不治,也能怪他们?”

“按蒋大人的逻辑,尔等锦衣卫奉命护卫不利,致使太子爷出巡时染病,这‘弑君’之罪,是不是算你一份?”

“还有,”

“在我大明是讲律法的,罪犯是要经过有司审议定罪,才能称为罪犯,”

“不是你蒋大人说是就是的,”

“你真当自己能只手遮天?!”

“你!”蒋瓛怒目圆睁,右手死死握住绣春刀的刀把,恨不得马上劈了林豪,

可众目睽睽之下,

他可不能公开动粗,

毕竟他们锦衣卫整人要以炮制案件的方式进行。

旁边的一名锦衣卫千户,凑到他的耳边,轻声汇报着林豪的身份信息,

“大人息怒,此子叫林豪,诸暨人,洪武三年生,洪武二十一年中了举人,后被任命为开化县令,上月刚刚调入京城做了礼科给事中...”

蒋瓛眉眼闪动,一下子就抓到重点,

原来是新任的言官,不清楚状况,就想着冒头,

却给自己选了一条死路,

“原来是林给事中,果然是个称职的言官,伶牙俐齿,又熟悉条规,”

“本官一定将你的话,尽数记在无常簿上,好让陛下知晓,”

“本官还能保证,届时一定让有司按律法,好好地给你定一定死罪。”

无常簿,是锦衣卫人手一本的随身小册子,

专门用来记录官员、百姓说过的话,还有做过的事情,

官员们要是有什么出格的话语,被记录在无常簿之上,必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蒋大人,只管记便是了,本官行得正,不怕你等告黑状。”林豪对蒋瓛能这么快知道自己身份毫不意外,毕竟锦衣卫掌监控百官。

“走着瞧!”蒋瓛冷哼一声,转头看向自己的下属锦衣卫们,继续说道,“你等还愣着干嘛?还不执行圣谕,赶紧行刑!”

“慢着!本官看你们谁敢?”

“这事陛下不亲自给个说法,这些人就绝对不能杀。”林豪走到太医们的身前,继续厉声阻止。

“姓林的,反了你了!”

“信不信本官以阻挠圣命为名,直接将你就地正法了。”蒋瓛怒不可遏,快步上前,指着林豪破骂道。

“就凭你也配?”

“本官乃言官,除了大明皇帝,谁有资格动我!”林豪巴不得蒋瓛直接动手宰了自己,

只要他的死,是因为朱元璋的直接或间接指令引起的,

就能激活传送回到现代。

“放肆!肃静!”

这时,一道太监特有的尖利嗓音传来,打断了林、蒋二人的论架,

众人扭头望去,

发现朱元璋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大广场上。

众人纷纷行大礼,

“臣等拜见陛下!”

“望陛下节哀!”

蒋瓛当即跪伏在地,微微颤抖着,没有过多的言语,

他本想当场打林豪的“小报告”,

但他敏锐地发现,

朱元璋看上去却是一脸平缓的状态,盯着那林豪的目光,仿佛在看着一件死物。

根据他追随朱元璋多年的经验,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每当朱元璋怒意爆发,大开杀戒的前夕,总是表现出反常的平静,

最近一次朱元璋这副样子,

还是在两年前的这个时候,

那会韩国公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全部被处死了。

而现在,太子突然薨逝,

皇帝失去了未来的寄托,

他心中的悲苦,势必要用活生生的性命去偿,

而离皇帝比较近的人,

势必首当其冲,

想到这里,

蒋瓛的身躯抖动得更加厉害了。

林豪淡淡白了一眼蒋瓛,

这个狐假虎威的东西,

一见到老朱就吓成这副怂样,真没出息。

林豪腹诽蒋瓛一通,不经意地抬眼发现,朱元璋正不带任何感情地盯着自己,心中立时思绪万千,

太子朱标的薨逝,

带走了老朱剩下不多的理智,

在那之后,

就没有有份量的人,能劝止老朱大杀特杀,

洪武众元勋的悲剧命运,也就此展开,

甚至可以说,

朱标的薨逝,改变了整个大明王朝的走向。

林豪看着朱元璋一时愣神,

以至于忘记了应有的礼仪,没有低头,收回目光。

朱元璋在接受了儿子逝去的事实之后,

产生了许多对未来的疑问,

所以,短暂地平复了心绪之后,

他便准备去太庙侧殿见老年朱棣,好好地问一问。

可刚走到春和宫大广场这,

就见到有人在触自己的霉头。

君臣两人就这样,四目相对好一会,

认为林豪在用沉默在抗议,自己赐死太医的行为,

“刚才是你在出言保这群没用的东西?”

“是!”林豪语气有些激动,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和朱元璋对话,也是面对面求死,很有纪念价值。

朱元璋大手一挥,语气中不带任何感情道,

“传旨!”

“此獠悖逆!无君无父!”

“一并砍了!”


朱元璋因为盛怒,呼吸变得急促,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甚至眼眸都开始泛红,

林豪分明感受到了朱元璋泛出的滔天杀意,

果然,

皇权才是老朱的逆鳞,

谁沾谁死,

这一把求死,稳了!

趁着老朱还没发话,他继续拱火道,

“我大明如果走到了元末那一步,还不想覆亡,”

“只有臣说的那两个办法。”

“下放皇权,”

“主要是指将中枢的权力下放到地方,让地方衙门和忠于朝廷的势力,比如藩王们,紧密地联合在一起,”

“通过让渡部分权力,还有利益,这样他们便有很大的权限,还有积极性,根据地方的实际乱象处置,”

“而不是让朝廷中枢,躲在京城里不知道情况,瞎指挥一通。”

“像那元顺帝一般,不知道地方的具体乱象,还喜欢干预前线的军事,元末多少名将是被他折腾死的?”

“要是脱脱,察罕帖木儿,王保保这等名将,哪个没有受到过朝廷的掣肘?他们根本不能正常地去平叛。”

“如果这些人能正常地去平叛,”

“红巾军会有那么大的势头?元末群雄会有机会逐鹿华夏?”

“您还有机会?恐怕陛下都不一定有建立大明的机会。”

“还有,那元廷平叛没银子了,先是给平民百姓加税,而后是问地主富户收税,到最后为了收银子,还对官员门阀大族抄家,只能说元顺帝狠起来,是对所有人都狠。”

“而至正朝廷这样做,等于是把所有势力都推向了对立面。”

“百姓们没有了活路,地主和官僚集团的切身利益又严重受损,”

“这样的朝廷,鬼才会去拥护。”

“要是元顺帝懂得下放皇权,给地方衙门多一些如财政、募兵等权力,给地方大户许诺利益,”

“让下面联合起来,自行组织民团自保,稳定住地方的局势,”

“这样一来,不敢说能扭转乾坤,至少可以保证元朝不会这么快崩塌。”

“这放在我大明,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大明到了元末那地步,不想灭亡,下放皇权是必须得做的。”

“至于另立朝廷,那也是因为到了王朝末世,原朝廷上层已经被既得利益者把控了,”

“皇帝得跳出来,甩掉身边的班底,才有一丝希望,”

“不过到了那个阶段,皇帝基本也是元顺帝那种款,心气上已经崩了,想让他们重振河山,就不用指望了。”

“另立朝廷,得从皇帝开始,从头到尾地换掉,更合实际。。。”

“臣说完了,陛下明鉴!”

林豪这番论调,也是从后世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得来的,

王朝末世,

土地兼并严重,阶层固化,

外忧内患,再加上天灾连续不断地袭来,

所有的矛盾,直接大爆发,乱世真正到来,

想要保住朝廷的摊子不崩塌,只有尽可能地捆绑地方势力,让地方势力愿意因为利益站在朝廷一边,以勉强维持局面。

华夏历朝历代的末期,莫不是如此,

东汉末年,地方的州牧获得权力,与地方大族联合,让大汉的招牌多维持了数十年,

大唐安史之乱后,也是地方节度使掌握了大权,让大唐散装续命百年,

大明之后的清代,满人朝廷更是靠着让渡南方汉族地主势力和外国列强很大的利益,在地方大搞团练,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从而又苟延残喘了半个多世纪。

而西晋和北宋则是因为朝廷被端掉,司马氏和赵氏的宗室之人,得以联合江南的地方势力,继续将晋、宋的国祚延续了百余年。

当然,不管是下放皇权,还是另立朝廷,都是后患无穷,

只能是维持朝廷暂时不倒的“姑息疗法”,

毕竟地方势力不是吃素的,想收回他们拥有的权力,难如登天,

这也是各朝代的矛盾最终还是会总爆发,继而不可避免地走向覆亡。

但那些,

却不是林豪当下所要考虑的,

他只想触怒朱元璋,早死早回现代享福,

根据他的肉眼观察,

他说的这些话,已经跟针一样扎在老朱的心窝,

老朱已经处于狂暴的边缘,

马上就会召唤死神,

送他上路。

果然不出林豪所料,

听完他的“超尺度”论述之后,

朱元璋释放出真龙咆哮,

“混账!”

“竖子安敢?!”

“来人!快来人!”

紧接着,一阵脚步声响起,

几名锦衣卫听到皇帝的召唤,很快就跑上了大殿,

“臣在!”

朱元璋指着林豪,厉声说道,“速将此獠当庭杖。。。”

“毙”字还没说出口,

朱元璋发现林豪依旧死盯着自己,

神情中完全没有任何惧意,

反而还有一丝丝兴奋?

事出反常必有妖,

此子是新入京城不久的“生面孔”,位份不高,却敢公然提出下放皇权,

他背后必定有人授意,

这事得查清楚!

生性多疑的朱元璋,瞬间理顺了思路,于是继续指令道,

“将此獠押入诏狱,好生看管。”

林豪闻言,再度愕愣在了当场,

怎么?不是杖毙吗?

咋又改成下狱了?

老朱刚才的杀意,分明已经到了极点了?

而且,我已经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

点到即止,没有多说话了,

可还是没死成?

难道我还是得学那些反派,

得话多,才能更好地被弄死?

我想早点回去享福,咋就这么难呢?!

林豪求死不得,脑子一团乱麻之际,

几名锦衣卫已经领命行动起来,

将他带了下去。

由于林豪的“推倒重建”、“下放皇权”论调太过悖逆,

之后文武大臣们也不敢再提出什么谏言,

朱元璋没能得到其他任何扭转崇祯朝危局的好法子,

只得满脸愤懑地宣布散朝。

······

锦衣卫后衙,

江韦步入都指挥使班房,朝着端坐书桌后的蒋瓛,深施一礼禀报道,

“大人,姓林的那厮已经关押好了。”

“由于陛下有令,要好生看管,所以卑职等不敢施刑,只是把他关在最里间的牢房里。”

一想到自己两次在林豪身上吃了大瘪,蒋瓛气不打一处来,“算这小子运气好,”

“如此这般捋陛下的虎须,竟然还能躲过杖毙。”

“不过他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

“陛下已经下令,让本官彻查他背后之人。”


“儿臣与大臣们查遍史籍经典,终于商议出来法子了,”

“那便是帝王要善于理政,多任贤用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充分授权给大臣,给予他们信任,专事用专人。。。”

朱高炽嘴角微扬,一脸自信地禀报着自己的想法,

他觉得这次的答案,一定能得到父皇的赞赏。

而朱棣却是脸上红紫不定,

不得不说,这老大的确是一个有智略的理政好手,

这法子核心思路,和父皇的所言几乎一致,

就是措辞更加委婉,

他这是第二次与父皇想到一块去了,

要不是他不可能在偏殿见到父皇,

朕都怀疑他在串通父皇了,

可他为什么还是不早点说出来?

还是晚了一步,

又害朕被父皇一通训斥,

到这会了,他才一脸得意地跟朕禀报,

来晚了还想邀功,门都没有!

“老大,你刚才说善于理政是什么意思?”

“啊?!儿臣愚钝,什么善于啥意思?”朱高炽抬眼瞄了一眼父皇,一股不祥的预感顿时涌上心头,

老爷子,又要找孤的茬了。

“你明知故问,朕问你,坊间传言,朕你是的征北将军,”朱棣语气不善道,

“是征北大将军。”朱高炽嘟囔道,

“嗯?!什么大?”朱棣没有完全听清楚儿子说什么,但他肯定绝对不是好话。

“父皇恕罪,臣根本没听说过,我大明上下皆拥戴父皇,没人敢说这种大逆不道话。”朱高炽低头说道。

“没人说?这种话岂会是凭空出现的?”

“依朕看,一定是你或者你的人在外面传,”

“朕看你这太子爷是等太久了,着急上位啊。”朱棣声音骤然提高八度,把之前从父皇那里受的气,撒到了儿子头上。

朱高炽立时跪地,哭丧着脸,求饶道,“父皇息怒啊。”

“儿臣真不知道这话,儿臣也没有自己人,那些大臣都是父皇的人,”

“天下人都只认得父皇您,儿臣从未有不臣之心?!”

“父皇明鉴啊!”

朱棣还没撒够气,继续强势输出道,

“朕就是明鉴了你的小心思,”

“说!这朝野上下,有多少你太子爷的人?”

“。。。”

半个时辰后,

挨完训斥的朱高炽顶着一副苦瓜脸,跄跄踉踉地从御书房出来,

迎面而来的夏风,吹起了他额前的几缕散发,

他没感到一丝炽热,有的是透彻心扉的委屈,

老爷子最近到底是怎么了?

北征也不去了,

一天到晚神神叨叨地研究假设性议题,

动不动就拿着陈谷子芝麻烂事,训斥孤一通,

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

诏狱内院西房区,

院子里,

林豪正躺在竹椅上,借着树荫睡得正酣,

一阵“哐哐哐”的金属触碰声,

以及嘈杂的喧哗声,将他惊醒。

他坐起身,揉了揉眼睛,

赫然看见一大队锦衣卫,正站定在院子的各个角落,

院中一个套着枷锁,四肢被铁链锁住的年约五十多岁,中等身材的黑皮肤老者,正傲然站立着。

蒋瓛目光不善地看着那老者,冷笑一声,

“叶侯爷,都到这儿了,”

“你再死硬也无用,”

“还是好好地想一想,有什么没交代的吧。”

“蒋瓛,你这狗东西,诬陷忠良,迟早会有报应的,”叶升满目怒火,恨不得立刻出招手刃了蒋瓛。

“本官有没报应另说,但是叶侯爷马上就会有了,”

“你叶府上下四十多口人,全部都关在我诏狱里,你总不想他们有事吧?”蒋瓛言语中满是威胁,

“你?!你想怎么样?本侯是冤枉的。”叶升被说中软肋,眉头微微挑动着。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