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哲科书屋 > 女频言情 >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后续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后续

葡萄熟了 著

女频言情连载

可就是这么忙碌,竟然都没有工资,只记工分。“老支书,大队长,快进来。复兴也来了?”李志广把几人邀请进屋。但屋里却连凳子都没几个,只好把孩子们赶回里屋去。“小香,把你屋里的凳子也搬出来。”李复兴打完招呼,便观察起来。屋里虽然简陋,但收拾的干干净净,让人看一眼就觉得舒服。两位老人看上去没什么精神,瘦的皮包骨头。李志广的媳妇拿着一块破布给几人擦凳子。五个孩子有三个女孩,两个男孩,最大的看上去十六七岁,快到嫁人的年纪。最小的是个四五岁的男孩,李复兴进屋之后,小男孩就一直偷偷看他。见李复兴看他,才怯生生喊人:“二十一叔。”喊完之后,又有些害羞的藏到自己娘身后。“过来。”李复兴冲他笑道。听到李复兴说过来,屋内所有人都猜到了后续发展,连小男孩自己...

主角:葡萄熟了葡萄熟了   更新:2025-04-11 16:1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葡萄熟了葡萄熟了的女频言情小说《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后续》,由网络作家“葡萄熟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可就是这么忙碌,竟然都没有工资,只记工分。“老支书,大队长,快进来。复兴也来了?”李志广把几人邀请进屋。但屋里却连凳子都没几个,只好把孩子们赶回里屋去。“小香,把你屋里的凳子也搬出来。”李复兴打完招呼,便观察起来。屋里虽然简陋,但收拾的干干净净,让人看一眼就觉得舒服。两位老人看上去没什么精神,瘦的皮包骨头。李志广的媳妇拿着一块破布给几人擦凳子。五个孩子有三个女孩,两个男孩,最大的看上去十六七岁,快到嫁人的年纪。最小的是个四五岁的男孩,李复兴进屋之后,小男孩就一直偷偷看他。见李复兴看他,才怯生生喊人:“二十一叔。”喊完之后,又有些害羞的藏到自己娘身后。“过来。”李复兴冲他笑道。听到李复兴说过来,屋内所有人都猜到了后续发展,连小男孩自己...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后续》精彩片段


可就是这么忙碌,竟然都没有工资,只记工分。

“老支书,大队长,快进来。复兴也来了?”李志广把几人邀请进屋。

但屋里却连凳子都没几个,只好把孩子们赶回里屋去。

“小香,把你屋里的凳子也搬出来。”

李复兴打完招呼,便观察起来。屋里虽然简陋,但收拾的干干净净,让人看一眼就觉得舒服。两位老人看上去没什么精神,瘦的皮包骨头。

李志广的媳妇拿着一块破布给几人擦凳子。

五个孩子有三个女孩,两个男孩,最大的看上去十六七岁,快到嫁人的年纪。最小的是个四五岁的男孩,李复兴进屋之后,小男孩就一直偷偷看他。

见李复兴看他,才怯生生喊人:“二十一叔。”

喊完之后,又有些害羞的藏到自己娘身后。

“过来。”李复兴冲他笑道。

听到李复兴说过来,屋内所有人都猜到了后续发展,连小男孩自己都清楚,抬头看着自己娘。

“你二十一叔喊你,去吧。”李志广媳妇笑着说。

小男孩这才走到李复兴身边,眼中满是期待。

李复兴也没让大伙失望,他兜里永远都有糖果花生一类的东西,别问,问就是有挂。

他掏出一把奶糖:“两只手接着,给哥哥姐姐们也分一些。”

小男孩很是高兴,使劲点了点头。

“复兴,你这奶糖是大白兔的吧?这么贵,给的太多了。”李志广身为老师,自然见识多些,知道大白兔奶糖的昂贵。

就算是城里的小孩,都很难吃到。

大队长也见过,想给自己小孩要两块,又不好意思张嘴。

众人心里都感叹,不愧是复兴啊!为人就是大方,难怪村里的小孩都喜欢他,天天张嘴闭嘴都是二十一叔。

李复兴笑道:“是么?朋友送的,我也不太清楚。”

其他人都一阵无语,没人相信这话。

身为在四九城长大的人,能不知道大白兔奶糖的昂贵?

小男孩捧着一把奶糖来到哥哥姐姐面前,开始一颗一颗的分起来,倒很公平。

老支书赶紧把话题岔开:“志广,听说有人上门提亲?”

李志广脸上立时露出几分尴尬。

是有这么个事,家里不好过,小香嫁出去,一方面少一张嘴吃饭,另一方面则还能赚几个彩礼钱,补贴一下家用。

但来提亲的人有些欺负人,只愿意给两块钱的彩礼。

就算李志广脾气再好,也当场就冷脸了。

“没说成。”李志广摆摆手。

老支书几人也不追问,看那表情就知道,谈的并不愉快。

“嗯,没说成也好,今天复兴跟我们说起了学校的事,我跟大队长都觉得是时候重新把学校办起来,让孩子们有学可上了。”

“你怎么想?”

还能咋想?

李志广心中肯定高兴,教书才是他擅长的,让他去挑水种地,他还真比不过其他人,赚的工分也就少。

“重新开课是好事啊,我没问题。”李志广点头答应。

老支书看了看小香,说道:“我记着小香以前学习成绩挺不错,来你家之前,就跟复兴聊了聊,复兴建议,让小香也去学校做代课老师,给她记工分,”

李志广闻言,立时有些激动。

真是大惊喜啊!

这样一来,小香不但解决了自己吃饭的问题,还能帮家里赚一些回来。

小香自己也很愿意当老师,无论怎样,做老师都比下地干活轻松,就是可能有些费心而已。

工分一样的情况下,她肯定更愿意去当老师。


李复兴骑上自行车出了门,在路上顺便买了一斤肉包子。

这个时候的包子,分量都很足,他一顿根本吃不完,剩下的直接让他放进了商城仓库,里面的时间是停滞的,东西放进去是什么样拿出来就是什么样。

他那个便宜老爹,走的时候把家里的自行车留给他了。

所以,现在他有房有车,还有工作,即便是躺平都行了。

吃饱以后,李复兴就开始想,给爷爷奶奶带点儿什么东西回去。

本来他是想接爷爷奶奶两人进城的,但是想到过几年的动荡,觉得还是农村更安全一些。还有,李复兴也将农村当成自己的后路。

实际上,他接老人进城,主要是因为老人在乡下吃的太差,还吃不饱的缘故。

不过,以后他多往乡下跑着点,多拿些物资,也能让老人吃的好一些。

而且,老人在农村住习惯了,进城反而会处处不习惯。

今天在拼夕夕砍到了面粉和鸡蛋,各自十斤!

不过,李复兴还想弄点肉。

拼夕夕里的什么牛肉、羊肉和猪肉,才几毛钱一斤,非常便宜。

尤其是大肥肉,才1毛钱一斤,虽然李复兴不喜欢,可是这个年代的人,喜欢肥肉多过瘦肉。

于是,他花了六毛钱,买了六斤肥肉,打算给爷爷奶奶拿去炼油,然后又买了六斤五花肉。

按照记忆,李复兴蹬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总算抵达了李家庄。

沿途,他目睹了无数生活艰辛的人,但他不敢过多停留,生怕自己的同情心泛滥。

如今,整个国家都差不多一样,他自知力不从心,无法拯救所有人。此刻,他只希望过好自己的日子,再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些值得他伸出援手的人。

就在即将进村时,他才将准备好的东西取出,放到自行车前面的筐子里。

“复兴,又回来看望太叔公、太叔婆他们啊?”突然,耳边传来一声问候。

李复兴循声望去,只见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青年正搬着石头走来。

说话的人他认得,大名李大力,小名来福,尽管两人年纪相仿,可按照辈分,对方要喊他一声叔叔。

“来福,怎么叫人的?不然我找你爹问问?”李复兴并非真的生气,只是随口逗弄几句。

李大力心中颇为无奈,无缘无故的低了一辈。

可他还是顺从的喊了一声“叔”。

“这声叔不白叫,过来!”李复兴招了招手,随后拿出了一包大前门香烟。

许多人或许不清楚,大前门最初属于英美烟草公司,不过后来归国有后,归属上海烟草。

在这时算是高档香烟,一包要四毛。

相比之下,那些什么迎春、大建设,才几分,一两毛一包。

不过,最贵的还是“中华”。

见到香烟,来福的郁闷瞬间烟消云散,乐呵呵的跑了过来。

“叔!”

这声“叔”,明显喊的心甘情愿了。

李复兴见烟盒里也没剩几根了,索性全给了来福,把他高兴得合不拢嘴。

李复兴继续朝村里走后,原本观望的那些人围了上来:“来福,给我一根呗!”

来福翻了个白眼:“少做梦了!最多让你们抽一口!”

还想要一整根?做梦呢!

这可是大前门香烟啊!在农村人眼里,这是干部才能抽的烟,普通人根本抽不起。他们村支书平时也只抽迎春和大建设牌香烟。

来福点燃一根,几人轮流吸两口。至于剩下的,他小心收好,留着以后炫耀。

村里的情况比李复兴想象的还要糟糕,他甚至看到几个孩子在啃草根,个个都面黄肌瘦的。

李复兴心里一酸,招手叫他们过来。

同时,在拼夕夕里买了些花生,生鸡蛋分了也不能直接吃,他吃剩的包子也不够分啊!

“知道我是谁吗?”

面前的孩子们衣衫褴褛,像小乞丐一样,明显营养不良。一个小女孩一副怯生生的样子,显得格外可怜。

有个胆大的孩子举起手:“你是二十一爷爷。”

李复兴看过去,那孩子还流着鼻涕,眼看要流到嘴里了,猛的一吸,竟然咽了下去。

李复兴顿时觉得头皮发麻。

他在族里排行二十一,叫他二十一爷爷,一定是哪个堂兄家的孙子。

“行了,都排好队,别乱动。”

孩子们很机灵,知道李复兴是给他们分东西,立刻乖乖排好队,脸上写满了期待和喜悦。

远处,几个大人正看着这边。

“是复兴回来了。”

“还是复兴有出息,在城里能吃商品粮。”

“复兴也该成家了,我娘家的侄女,不仅长的水灵,干活也麻利。”

“得了吧!人家复兴肯定要找城里的姑娘,哪轮得到你操心?”

……

李复兴还不知道,村里的妇女们都开始盘算着给他介绍对象了。

等孩子们排好队,李复兴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布袋,里面是装的花生。李复兴伸手抓了一大把。

“都用衣服兜着。”

自己的一大把花生,孩子们两只小手是捧不住的。

“谢谢二十一爷爷!”

孩子们急忙用衣服兜住花生,满脸感激。

“该我了!谢谢二十一爷爷!”

……

分完花生,篮子里还有许多,李复兴打算带回去给爷爷当下酒菜。

拿到花生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父母这是二十一爷爷给的。

村里没分到花生的孩子们对此羡慕不已,后悔没遇到李复兴。

尽管只有一捧花生,可对每日顿顿吃野菜的他们来说,已经是美味了。

李复兴到了爷爷奶奶家的门口,见爷爷正在院子里修理农具,奶奶好像不在家。

“爷爷,你的大孙子回来了。”李复兴喊道。

李老爷子猛地转头,见是自家的大孙子,脸上的皱纹当即舒展开来。

“是复兴呀!赶紧进屋,要不要喝水?饿不饿啊?我叫你奶奶回来家,给你做饭。”李老爷子放下手里的农具,就要出门。

李复兴急忙摆手:“爷爷,我是吃过饭来的!我给你们带好东西回来了。以后你们该吃吃,该喝喝,我保证不会让你们饿肚子的!”

李复兴的一句话,让李老爷子眼眶一热,差点掉下泪来。

“好好好!咱家复兴有出息了。”

李复兴从篮子里拿出之前分剩下的那些花生。

“爷爷,这些花生给你当下酒菜。”

李老爷子平常喜欢喝两口,尽管只能喝地瓜烧。

在那个时期,粮食非常紧俏,人们基本都用地瓜酿酒。因为酿酒工艺简单,所以酿的地瓜酒不怎么好喝,只能解馋,喝着辣辣的。

李老爷子当即高兴的合不拢嘴。

“这么多花生呢!”

炒花生米可是香的很,而且很下酒,想着李老爷子不由的咽了咽口水,都想马上来几口。


庆元看出了顾成才的心思:“想给你妹妹带点回去?”

李复兴道:“快吃吧,回去我给你们两家拿点东西。”

虽然他们是自己的工具人,但李复兴还是会对工具人好一些的。

听到李复兴的话,顾成才的筷子又飞速动了起来,敞开肚子吃,吃的很痛快,他从来没有这么大口大口的吃过肉。

哪怕不太困难的时候,家里也不会让他们这么吃。

“吃饱了,真香啊。”庆元拍了拍自己的肚子,里面传来很久没有过的满足感。

“看这点出息。”李复兴打趣道。

只要努力干,以后就能时不时来吃一顿,甚至去尝尝烤鸭。

要是一天就能卖一百块,一天就是五块,一个月怎么也能赚小一百,比轧钢厂大部分工人的工资都高。

当然,一开始肯定卖不了那么多,为了安全起见,李复兴暂时不会给他们那么多东西。

顾成才和庆元没理会李复兴的打趣,他们追求并不高,能吃上肉就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了。

吃完后,三人回到了四合院。

李复兴先到自己还没装修的那间屋,拿了一些东西出来,十斤红薯,十斤土豆,还有两斤肉干,两斤香蕉。

这些都是给顾成才和庆元准备的。

“进来坐啊。”

顾成才和庆元都很懂事,没有立刻跟进去,而且跟干活的张师傅几人说话,听见李复兴的话后,他们才进屋,顺手把门给关上。

“还是复兴你好,自己住这么大的房子。”庆元一想自己这么大的人,还挤在一间小屋里,就有点想哭。

“感慨啥,咱们院还有间空房子,有机会我帮你搞定。”

说完李复兴就指了指那堆东西:“你们分分吧。”

顾成才和庆元目瞪口呆。

红薯、土豆、肉干,还有香蕉。

竟然还有香蕉?

至于李复兴说的帮忙搞定房子,他们都当做没听见。不是房子不重要,而是太重要了,不敢奢望李复兴帮他搞定,也没脸奢望。

李复兴又不是他爹。

事实上李复兴也不光是为了帮庆元,在前院弄个房子,同样也有方便以后堆放货物的意思。

“这么多,都是给我们的?”庆元不敢相信,这些得二三十块了。

“哪这么多废话,快拿着,别让人看见。”

“等等你骑我自行车去一趟李家庄,告诉李家庄的人,压水井零件做好了,让他们来人拉回去。”

“还有,让他们把三轮车一块给我骑回来。”

“行,我放下东西就去。”庆元点点头。

顾成才倒是也想帮忙,奈何却不会骑自行车。

他们俩一人一个布袋,泰然自若的出门回家。

顾成才到家之后,赶紧关上门,只有母亲和小妹在家,牟平应该是刚吃完药,在里屋躺着,小妹在偷偷吃药渣,见被大哥发现,很是慌乱。

看着小妹苍白的脸,顾成才一阵心疼,哪还能忍心责怪她。

“大哥给你带好吃的了,这个以后不能吃,记住了。”

六岁的小孩子贪吃,听见大哥说有好吃的,立马就把刚才的事忘到了脑后。

“大哥,你带了什么好吃的?”

顾成才拿出一根香蕉:“看。”

小姑娘只远远见过一次香蕉,立时瞪大了眼睛。

“这是香蕉。”顾成才摸了摸她的小脑袋。

“我知道的大哥,姐姐跟我说过,说香蕉可好吃了,她做梦都想吃香蕉。”

顾成才把香蕉剥皮,递给小妹。

“在家里吃,不许带出去,也不许告诉别人,知道吗?”顾成才嘱咐到。


“没事三叔,等我回城里再洗澡。”李复兴对李德军说道。

村里都一样,他总不能搞特殊吧?

但为了爷爷奶奶生活方便,李复兴想起了手摇水泵,要是安在屋旁,用水可就方便了。

现在虽然干旱,但丰富的地下水却几乎没有被开发过,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往下钻个十几米,钻出水的可能性就很大。

不跟后世那样,地下水开采过度,有的甚至要打到百米深的岩石层才会出水。

手摇水泵结构简单,能泵上十米深以内的地下水来。

他前世的老家就有一个,因此很是清楚,技术含量不怎么高。

手摇水泵的零件就几个,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不好搞到,但他在轧钢厂,找个师傅帮忙打造出来不是难事,又不是坦克大炮那种东西。

想到这里,他恨不得马上回到轧钢厂。

“复兴,你先回去,我看看情况。”李德军不想放弃。

李复兴想着手摇水泵的事,点了点头就回到了爷爷家,随后便动手开始画零件。除了水泵需要的零件之外,还得有一支钻杆。

李老爷子李老太太见他写写画画,也不打扰他,还把旺财等三个小孩打发走了。

到了黄昏,李复兴才把图纸画完。

这时李德军也挑着水回来。

“不是每家每户定量用水吗?”李复兴疑惑问道。

李德军嘿嘿一笑:“老支书知道是给你家挑的,就没拦着。”

不但老支书没拦着,其他村民也都没意见。谁叫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呢?他们家小孩都吃了李复兴的东西,多用点水算什么?

李复兴摇头道:“偶尔一次还行,以后就算了,容易让人记恨。”

李老爷子也点头赞同自己孙子的话:“复兴说的对,以后咱们按村里的规定来。”

特别是在这种困难时候,更不能搞特殊,否则很难一心共渡难关。

见李复兴和李老爷子都这么说,李德军也点了点头,心里也轻松了不少,村民们虽然明面上没意见,但谁知道人家心里咋想的?

“老支书准备明天安排人进山。”李德军话锋一转。

这事李复兴最清楚,因此并不意外。

上山打猎和河边钓鱼碰上老干部,这是很多穿越者都喜欢的经历,可李复兴却觉得没必要,无论打猎还是钓鱼,都是获取物资的手段而已。

他背靠拼夕夕这棵大树,只要有钱,资源就源源不断,不必那么折腾。

至于黑市的情节,他可能也会偷偷去倒卖一些,要不怎么挣钱?就靠给轧钢厂提供点肉类?

但自己的安全才是首位的。

至于偶遇退休老干部,哪有那么简单?太离谱了。

“对了,是该上山找点吃的。”李老爷子觉得理所应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地里的庄稼不够吃,还不知道上山找点,那肯定是脑子坏了。与其等着饿死,还不如冒险上山一搏。

晚饭的肉,李复兴只吃了一点,主要味道的确不怎么好。

没什么调料,只放点盐煮煮,好吃才怪了。

老两口子还以为乖孙子是想省下来让他们多吃点,心中不免又是一阵感动,李老太太更是可劲给李复兴夹肉,让李复兴有些哭笑不得。

旺财、旺业和旺花都只吃了两块就不敢再吃,应该是被他们老娘叮嘱过了。

但他们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全村现在就只有他们吃到肉了。

第二天李复兴起来后,发现奶奶蒸了馒头,还煮了鸡蛋。两位老人都吃过了,吃的粗粮窝头,为了不让李复兴发现,特地早起来吃的。

虽然乖孙子带回来不少东西,但他们还是想留着给乖孙子吃,他们能填饱肚子就行。

李复兴看到桌子上的窝头渣,当即装作不开心道:“奶奶,你们以后再吃窝头,我可就不回来了。”

见乖孙子发现,李老太太连忙道:“好,以后不吃了,奶奶让你婶子把粗粮都带回去。”

真让乖孙子不高兴,以后不回来了,他们俩老人得哭死。

“大哥,大哥!”

旺财等人跑进屋来,见李复兴正在吃早饭,便懂事的退到屋外。

“干嘛去,回来。”李复兴喊道。

他剥去鸡蛋皮,把蛋清吃了,蛋黄留下。

旺财三人这才小步走了进来,稍稍看李老太太的脸色。

李老太太还是之前的话语,让他们记着大哥的好,以后听大哥的话,不能做白眼狼之类的。

“吃吧。”李复兴把蛋黄分给小家伙们,一人一个。

事实上他也并不喜欢吃蛋黄,怪噎得慌的。

“奶奶,一会我回城里办点事,你跟老支书说一声,打到野猪就让人送到城里找我,最好带上牛车,过几天我再回来看你们。”

一听乖孙子要走,李老太太有点舍不得,但又一听过几天还回来。

那就好了。

她笑道:“行,奶奶让你爷爷去说。”

李复兴也不拖沓,喝了几口水便骑车返回四九城。

路上,他还不忘查看脑海中的拼夕夕,今天的折扣价仍旧是一分钱,物品变成了十斤猪肉脯。

李复兴毫不犹豫便买了下来。

十斤猪肉脯,赚翻了。

放到黑市去卖,一斤三四块都肯定会被一抢而空,毕竟是不用票的。

回到四合院后,采购筐里已经放了三十斤鸡蛋和三十斤肉,准备拿回轧钢厂交差,已经三四天没回厂里了。

采购员虽然工作时间自由,但也得隔三差五回去点个卯。

当然,最重要的是完成每个月的采购指标。

有了这三十斤鸡蛋和三十斤肉,如果村里再送来一头野猪,那他这个月的指标就超额完成了。

刚回到家里,郑老太太就拿着一副窗花和三块钱敲开了门。

“郑奶奶,有窗花就够了,钱你收回去。”李复兴接过窗花,把钱塞回郑老太太手里。

郑老太太又把钱强行塞回他手里:“这不行,窗花是奶奶送给你的,实话跟你说吧复兴,郑奶奶以后还想从你这里买点糙米,行不?”

原来是还有所求。

“当然没问题,郑奶奶稍等。”

说着李复兴便取出一些鸡蛋,当做回礼了。

毕竟那三块钱可是不算少,他总不能白占人便宜。

“这是我采购来的鸡蛋,拿回去给孩子们补补,您要不收下,这窗花我也不要了。”

郑老太太接过鸡蛋,眼眶有些泛红。

这可是雪中送炭啊。


“多吃点,这次换到的红薯,你们那牛车肯定拉不了,我去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安排车送回去。”

为首的村民大口吃着,点了点头:“好。”

村长交代过,听李复兴的就是,别多问。

野猪和熊,他们自己也都称过了,虽不是净重,但也心里有数,再说李复兴是李家庄的,真有事也能找到他,也就很安心。

他们已经很久没吃到馒头了,一个个都吃的狼吞虎咽,好吃饱回家。

要不是不允许,他们还想留一点带回家去。

李复兴趁这个空来到车间,找到三大爷,把李家庄的一百二十元交给他,让他再帮着打造四套之前的零件。

“三大爷,按老规矩来。”李复兴说道。

三大爷点点头:“得嘞,我跟老孙说一声。”

赚外快的机会,谁都想要。之前老孙还跟他说,再有那种好事,可得记得带上他。

接着李复兴便去了处理野猪和熊的现场。

现场不出所料的围满了人,都是他们采购部门的。

熊和野猪都已经开始处理。

李文斌冲他招了招手。

李复兴快步走过去:“科长,股长!”

王科长笑着点点头,给他介绍左手边站着的中年男人。

“复兴,这就是咱们采购部的蔡主任,你的收音机票,就是蔡主任给的。”

李复兴赶忙问好:“蔡主任好!非常谢谢您的收音机票,正准备买一个,就差收音机票呢!”

这可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蔡主任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上下打量了李复兴一番,说道:“好小子!给咱们采购部争了光,收音机票是你应得的。”

“继续努力,争取半年内再升一级。”

“是,请蔡主任放心,我一定好好努力!”

领导让你努力,你除了答应还能怎么办呢?

李复兴可不是傻柱,经常性跟上级领导顶嘴,那种做法简直蠢到家了。

虽然在这个年代,只要没错误,就算是厂长也很难开除人,但人家好歹是个领导,你不把人家当干部,人家给你穿小鞋也很正常吧?

负责屠宰的师傅把野猪和熊处理好之后,接着就要过秤。

野猪有九十五斤,熊有二百一十斤,但熊不会只算肉,熊胆熊掌之类的,都会另外算钱。

蔡主任已经安排了,熊胆他准备带走送人。

师傅已经把熊胆摘下来,成色还不错,勉强算铁胆。

蔡主任拿出一百一十块,给了李复兴,便把熊胆和给带走了。

熊胆和熊掌都不登记,按熊胆七十块,前掌八块一个,后掌十二块一个的价格给李复兴钱。

至于野猪肉,李文斌让师傅割了十斤出来,他要带回股里给手底下的分分,钱一样会给李复兴。

只是带走的部分,都不会登记入库。

李复兴心里暗自感叹一声。

还真是你不拿,我不拿,专员怎么拿。

不过他并未损失什么,也就不会管闲事。

这也算好的了,起码给了钱,没白拿。

最后算了算,一头熊就三百八十块,野猪则是一百一十四块,李复兴一共收入四百九十四块,算是赚了一大笔。

“复兴啊,我知道你想进步,但也不要太拼了,以后在外面还是安全为主。”李文斌拍了拍李复兴的肩膀。

李复兴满心问号。

我自己怎么都不知道我想进步?

“好,股长,那我先走了。”

李文斌道:“等会,还有你的一斤肉呢。”

李复兴摆摆手:“不用了,还是股长您留着吧,我还收了两只野兔。”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