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哲科书屋 > 其他类型 > 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刘琴刘勇小说

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刘琴刘勇小说

真威武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回到18号院,王大妈就把李老太拉进了自己家。“书萍,真离了啊?”她中午的时候不在家,回来就听院里的人说,书萍两口子离婚了。她知道书萍是认真的,但没想到会真离,还离的这么快。“真离了。”李老太无比轻松地说。都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但老姐妹这婚都已经离了,她也没啥好劝的了。“那你以后打算怎么办?”王大妈只担忧老姐妹的生活,毕竟她工作都转给林建设那个白眼狼了。要是没转还是制衣厂的员工,还能找厂里安排房子住,以后住的地方都成问题。李老太:“我运气好已经在房管所租好房子了,就是23号院,明天我就搬过去。”“对了,你大女婿不是在家具厂上班吗?我想买点家具。”王大妈没想到她速度这么快,连房子都租好了,好在房子租得近,以后还是能经常见面的。“行...

主角:刘琴刘勇   更新:2025-05-06 11:2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琴刘勇的其他类型小说《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刘琴刘勇小说》,由网络作家“真威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回到18号院,王大妈就把李老太拉进了自己家。“书萍,真离了啊?”她中午的时候不在家,回来就听院里的人说,书萍两口子离婚了。她知道书萍是认真的,但没想到会真离,还离的这么快。“真离了。”李老太无比轻松地说。都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但老姐妹这婚都已经离了,她也没啥好劝的了。“那你以后打算怎么办?”王大妈只担忧老姐妹的生活,毕竟她工作都转给林建设那个白眼狼了。要是没转还是制衣厂的员工,还能找厂里安排房子住,以后住的地方都成问题。李老太:“我运气好已经在房管所租好房子了,就是23号院,明天我就搬过去。”“对了,你大女婿不是在家具厂上班吗?我想买点家具。”王大妈没想到她速度这么快,连房子都租好了,好在房子租得近,以后还是能经常见面的。“行...

《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刘琴刘勇小说》精彩片段


回到18号院,王大妈就把李老太拉进了自己家。

“书萍,真离了啊?”

她中午的时候不在家,回来就听院里的人说,书萍两口子离婚了。

她知道书萍是认真的,但没想到会真离,还离的这么快。

“真离了。”李老太无比轻松地说。

都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但老姐妹这婚都已经离了,她也没啥好劝的了。

“那你以后打算怎么办?”王大妈只担忧老姐妹的生活,毕竟她工作都转给林建设那个白眼狼了。

要是没转还是制衣厂的员工,还能找厂里安排房子住,以后住的地方都成问题。

李老太:“我运气好已经在房管所租好房子了,就是23号院,明天我就搬过去。”

“对了,你大女婿不是在家具厂上班吗?我想买点家具。”

王大妈没想到她速度这么快,连房子都租好了,好在房子租得近,以后还是能经常见面的。

“行,我明天直接带你去家具厂找他,还能拿员工价。”

李老太回到家,林小玉已经把自己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她的东西不多,用旧被单一包就打包好了。

李老太的东西她收拾了一些,但还没收拾完。

李老太:“房子妈已经租好了,就是咱们这条巷子的23号院,等会儿咱们出去吃了晚饭,就去把卫生搞一下。妈明天找人直接搬过去,你晚上放学回来了,直接回23号院就行了。”

林小玉点着头说好。

李老太走进她和林永年的房间收拾,就见林永年躺在床上睡觉。

她也没管他,自顾自的打开柜子收拾自己的东西。

这年头大家的家当都少,李老太又特别节俭,每季的衣服也就那两三身能换洗的,收拾出来也没多少。

床单被套这些李老太是不打算带走了, 都是盖了好多年的老被子了,棉花都不暖和了,明天直接买新的。

林永年听着李老太收拾,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但作为男人的尊严和骨气,也让他做不到开口挽留。

东西收拾完,天差不多也快黑了,李老太带着林小玉去国营饭店吃晚饭。

刚走到大院门口,就撞见从外头回来的林建设两口子。

“妈,天都黑了你带着小妹走哪儿去?”

李老太没搭理他,拉着林小玉走了。

刘琴撇了撇嘴嘲讽林建设,“人家都不拿你当儿子了,你还喊妈呢,就没见过这样的妈。”

林建设皱眉,就算他妈对他不好,也终归还是他妈不是?

他妈无情,他却不能无义。

两人回到家,就看到地上那两个已经收拾好的大包袱。

刘琴:“还真要搬呀,有本事今天晚上就搬走啊。”

看她们能搬到哪里去,老太婆要还是制衣厂的职工,还能让厂里给安排住的地方。

城里住房这么紧张,房子可不好租。

这时林永年从隔间走了出来,脸色十分难看。

“爸,我妈要搬哪儿去?”林建设问。

“23号院,房子她都已经租好了,明天就搬。”林永年走到凉椅前坐下。

刘琴:“……”

竟然租到房子了,死老太婆运气还挺好。

林建设:“23号院住的人可鱼龙混杂,都不是省油的灯,我听说还住着偷儿呢,住里头的人老丢东西,那里头住的人,可不像咱们院儿这些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那么和善。我妈一个老女人带着我小妹,家里没个男人撑腰,去了准被人欺负。”

“等她受了欺负就知道咱们的好了,用不了多久,准会哭着回来。”林建设抄着手十分笃定的道。

“到时候您老也拿拿乔,可别她一哭,你就心软直接同意她回家了,不然她以后还得犯病。”林建设拍着林永年的肩膀说。

林永年粗声粗气道:“这还用你说。”

李书萍这个好日子不会过的老太婆,非要闹到这个地步,那就让她出去过那苦日子试试。

出去了受了欺负,她才能晓得,家里的日子是有多好,他林永年对她是有多好。

“啊切,啊切……”快走到国营饭店门口的李老太打了两个喷嚏。

“妈,你是不是着凉了?”林小玉关心问。

李老太揉揉鼻子,咬牙切齿,“没有,准是你爸和你二哥在骂我呢。”

林小玉:“……”

“爸,咱们晚上吃什么?”林建设肚子饿了。

林永年看了一眼厨房的方向,“厨房里有米有面,煮呗。”

林建设用手碰了碰刘琴,示意她去煮饭,刘琴老不高兴了,嘴巴噘得可以挂油壶。

林建设又推了推她,她才用力踏着地去了厨房。

林永年皱眉,花那么多彩礼娶回来的,煮个饭还不乐意,也不知道她爸妈是怎么教的。

刘琴用煤油炉子煮了三碗煎蛋面,林建设把面端到堂屋,“爸,来尝尝琴琴的手艺。”

林永年早饿了,拿起筷子就吃,吃了一口就撇着说:“没你妈煮的面好吃。”

刘琴听见这话当即就不高兴了,端着碗坐到林建设旁边,放碗的时候手很重。

林建设也觉得没她妈煮的好吃,但怕刘琴不高兴,还是大口大口地吃着说:“好吃,我觉得比我妈煮的还要好吃。”

林永年:“……”

他舌头怕是坏掉了,分不清好坏。

李老太和林小玉在国营饭店吃了红烧肉,吃完母女二人就去了23号院打扫卫生,院里的人都在自家煮饭吃,也就没打上照面。

房间小,打扫起来快,不到半个小时就收拾干净了。

晚上七点半张家都还没开饭,无他,在鞋厂上班的张大强和张二强加班还没回来。

林国栋抱着儿子俊俊坐在凳子上等着,俊俊摸着小肚子说:“爸爸,俊俊饿了。”

林国栋也饿,“再等一等,大舅舅和二舅舅还没回来呢。”

张娇舍不得儿子挨饿,就跟她妈说:“妈,要不咱们先吃吧,给大哥二哥把饭留出来就是了。”

张母还没开口,张大嫂就尖声道:“大强和老二都是家里的顶梁柱,那肯定是顶梁柱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开饭,这个规矩不能坏。大宝和二宝不也都等着吗?”

大宝和二宝是张家的两个孙子,一房一个。

“……”张娇一噎,看了一眼两个侄儿,他们刚才是吃了饼干的,她家俊俊可没有。

大嫂给孩子饼干的时候,俊俊眼巴巴地望着,大嫂说就两块了,也没掰半块给俊俊。

她平时也没少往娘家拿东西,她的孩子在娘家却连半块饼干都吃不上,张娇寒心极了。

张二嫂也跟着说:“咱们家就这规矩,这规矩还是爸妈定的呢,娇娇你要是不想等,可以带俊俊和妹夫回自己家呀。”

都在娘家吃几顿了还不走?

回个娘家,还要带着男人和孩子一起来吃,就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


听见这话,顾振远便皱起了眉,“不见。”

顾母面色一沉,“咋,你以后就打算这么单着了?”

这都离婚三年了,儿子还是一个人,作为一个母亲,她还是希望儿子能找一个,再生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的。

前儿媳结婚没几年就被查出来生育有问题,振远跟她结婚十几年也没个孩子,早些年查出来的时候,出于私心,她不是没提过,让儿子顾振远离婚重新找一个。

但被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还说,他这辈子可以没孩子,但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跟罗绮离婚。

可三年前不知道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一向对妻子很好的振远,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婚,不管罗绮怎么哀求挽回都没用。

出于对自己儿子的了解,顾母知道她们之间一定出了很大的问题,不然儿子不会这样决绝,但不管她怎么问,他们两个都不说。

顾振远:“单着也没什么不好的。”

余老太太语重心长地道:“这人身边还是要有一个,知冷知热,相互扶持,相伴到老人才好。不然等你退了休,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多孤单呀。”

顾母赞同点头,还嗔怪地瞪着儿子。

“我现在忙,没时间考虑这些,手上的案子一大堆呢。”顾振远找起了借口。

“交给手底下的人去办呀,你们刑侦队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顾母心里清楚,儿子这就是在逃避。

没跟罗绮离婚的时候,他还没这么忙,离了婚就恨不得从早到晚都待在局里了,一个星期不着家,都是常有的事儿。

“振远回来了。”厉老爷子和顾父从楼上下来,也解救了被母亲催婚的顾振远。

“历叔叔……”

“饺子来了。”保姆把两盘满满的饺子端上桌。

顾父看着端上桌的饺子问:“下午还包饺子了?”

保姆笑着说:“是振远打包回来的。”

顾父看了儿子一眼,招呼老友动筷,“老历快尝尝这饺子,能让振远这小子打包回来,味道肯定差不了。”

历老爷子笑着说好。

顾父夹起一个饺子送进嘴里,头一歪“嗯”了一声?

“这饺子你是在哪儿买的?”

顾振远:“玉凤路附近的小摊上买的。”

顾父又吃了一个饺子, 品味着说:“一个小摊上的饺子都有这样的手艺,这摆摊的怕不是什么百年老店的传人。”

顾母也吃了一个,也一脸惊艳地点着头说:“味道确实好。”

“玉凤路是吧?”历老爷子问,“改天我也让人去多买些回来,放在冰箱里冻着,每天早上煮着当早餐吃。”

顾振远点头,“玉凤路梨花巷的巷子口。”

顾父对老友道:“不用那么麻烦,直接让振远去买回来就行了。”

余老太太:“那多麻烦振远。”

顾振远摇头,“不麻烦。”

顾父直接发话,“你明天下班回来的时候,再去多买些,给你厉叔叔和余阿姨送去。”

“好。”

余老太太:“麻烦振远了。”

三轮车骑到大院门口,李书萍就下了车,把车上的东西,一样一样的往院儿里搬。

这个点儿,大家都在吃晚饭了,有的一家人坐在屋里吃,有人端个碗坐在门口,一边跟邻居闲聊,一边吃。

崔娟子就是个爱边吃饭边跟邻居聊天的,正跟袁大娘的媳妇儿黄琼花聊来着呢,就看见李书萍提着两个桶进院子了。

这么快就收摊儿了?

两人对视一眼,肯定是生意不好,所以摊儿才收得这么快。


“捡起来,丢地上你侮辱谁呢?当现在还是旧社会,资产阶级把钱丢地上打发叫花子呢。”

“……”卷发女人一噎,弯腰把地上的钱捡起来,拍进李书萍手里,一甩头走了。

李书萍嗤笑一声,拿着两块五毛钱,走到已经站起来的秦野面前,把钱递给他,“孩子,拿着钱去医院上点药包扎一下。”

“谢、谢谢婶子。”秦野低着头声音有些哽咽。

李书萍怜惜地拍了拍他的胳膊,转身走了。

秦野抬头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捏紧了手里的两块五角钱。

李书萍骑着车到了供销社,买了二十斤面粉,她和子玉定量的粮食,已经买完了,买的是高价粮,要两毛二一斤呢。

骑着自行车到大院门口,李书萍先下了车,把车上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搬进屋里。

邻居们看着她又搬锅碗瓢盆,又搬桌子的,都好奇她弄这些东西回来是想干啥。

东西搬完了,该把车弄进院子里了。

院门有门槛,李书萍先提高车头,把车头弄进门内,正要扭头出去抬着车斗推进来,就见第一天来时,在院子里骂人的春宝妈,用双手抬起了车斗。

她连忙把着龙头往前推了一下,整个三轮车就进院子了。

“谢谢啊。”她笑着道谢,没想到这位女邻居看起来凶,却是一个热心肠。

“不用谢。”春宝妈摆了一下手,就提起放地上的篮子,进了院门儿。

她是看不惯23号院这些人的,也不想跟这些邻居打什么交道的,但是李书萍这人对她的胃口,她愿意跟这样的人来往。

李书萍看到篮子里的鸡蛋,就小声问:“你这鸡蛋是不是去乡下收的?”

春宝妈怔了一下,点点头说:“是的,我女儿身体不好,要补充营养,就去三道村收了些。”

李书萍点了点头,下午她也要去三道村收点鸡蛋。

两人在门口聊了两句就分开了,李书萍把三轮车停在自己门口,用链条锁住了。

见她还弄了个三轮车回来,23号院的邻居就更好奇了。

中午吃过午饭,李书萍就又骑着三轮车出门了。

三道村

孙朝英在自家的自留地里拔草,看到不认识的人骑着三轮车进了村子,就直起腰问:“喂,你是谁?去哪家走亲戚。”

李书萍捏紧刹车,看到地里碧绿的韭菜眼睛一亮,她下了车, 走到地边,“老乡,我是城里的,我也不是谁家的亲戚,就想到你们村里来收点鸡蛋。”

三道村就在城边上,离城里近,这几年政策松了,城里人到村里来买菜买粮的也多,村民们都见怪不怪了,村里的干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你要多少,我家攒了四十多个。”本来是打算拿到供销社去换盐换酱油的,既然有人来收了,肯定比拿去供销社划算。

李书萍想了想,现准备一天的量试试水,“四十个我全要了,还有你这韭菜卖不?也给我来十斤。”

“卖,你给一分钱一斤就行了,鸡蛋四分钱一个。”她正愁韭菜一茬一茬的长吃不过来呢。

“行。”

孙朝英回了家,李书萍就在菜地边等着,没等多久,就见她提着篮子拿着秤和镰刀过来了。

李书萍数蛋,孙朝英弯着腰割地里的韭菜。

鸡蛋四十个不多不少,韭菜孙朝英割完秤十一斤,让李书萍给一毛分,但她还是给了一毛一。

孙朝英觉得李书萍这个人敞亮,就说下次要还是想买鸡蛋和韭菜再来找她。


林建设皱着眉道:“大嫂,我不是跟你说了吗,琴琴不吃辣的。”

“可爸,你大哥,还有你都爱吃辣啊,而且这炒回锅肉,不放点辣也压不住腥味儿。”没放辣的炒回锅肉她反正是吃不下的,她炒菜肯定是按自己的口味做,为什么要去将就别人。

林永年:“炒回锅肉是要放点辣才好吃,这个也不太辣,刘琴你吃吃就习惯了。”

刘琴:“我吃辣就冒汗,习惯不了。”

“那你吃白菜,这个白菜没放辣。”林永年指着刘琴面前的炒白菜说。

刘琴捏紧手里的筷子,心里快气死了,凭啥她要吃白菜!

大嫂分明就是故意的,明知道她不吃辣,还在肉里放辣椒,她不吃肉,她们两口子就能多吃些,关键是,这买肉的菜钱她还得摊。

这个张娇实在是太有心机了。

“大嫂今天的菜钱一块二。”刘琴冷着脸说。

“一块二,怎么这么多?”张娇皱眉。

刘琴:“大嫂你这话什么意思,是说我昧钱了吗?”

张娇:没错就是这样。

“谁、谁说你昧钱了,我只是觉得有点多,所以问一嘴而已,又没别的意思,刘琴你看你又多心了吧。”

刘琴:“……”

她明明就是那个意思,还反过来说自己多心!

林永年出来打圆场,“刘琴啊,你大嫂没这个意思,你别多想。”

他不出来打圆场还好,他这话一说,刘琴更气了。

他这个当公公的,也觉得她这个儿媳妇小气呗。

张娇见公公是站在自己这头说话的,神色难掩得意,“弟妹,钱我吃完饭给你。”

刘琴:“……”

这场妯娌间的对决,她再次败下阵来。

……

“呵……”

满身是汗的林建设,从刘琴身上下来,平躺在床上喘着粗气儿。

“大嫂明知道我不吃辣,还在肉里放辣椒,分明就是故意的,我不吃,她一家三口就能多吃一块儿了。”

“她分明就怀疑我昧了钱,说什么怎么这么多?她也不想想,今天我可买了一斤半的肉!”

“她那个人就那样,小人之心。”林建设的声音有些虚。

另一间房里,张娇也在吐槽刘琴,“就那点儿肉,哪里能有一斤半?刘琴肯定说多了,坑咱们的钱呢。”

林国栋没回答,张娇就掐了他一下,“我说你听没听。”

林国栋不耐烦的说:“她家本来就是那种喜欢算计占小便宜的小市民,她这样也不奇怪。”

听到这话张娇心里舒服了,翻了个身,抱住了林国栋手往他穿着睡觉的背心里伸。

林国栋把她的手一把抽了出来,“上班不够累啊,还想这些。”

张娇生气地哼了一声,裹着被子翻了个身。

人家老二也上班,她昨天晚上起夜,都还听着有动静呢。

一个妈生的亲兄弟,也差不了几岁,咋就差这么多呢。

早上六点,李书萍就自然醒了,女儿林小玉还在睡,她就轻手轻脚的下床穿衣。

打开厨房门,接了水洗漱,就开始生火把小米粥煮上了。

关上厨房的门,挎着篮子去供销社买菜,遇到18号的老邻居还会打个招呼。

有的邻居还会问一句,“你真不跟老林过了呀?”

“真不回去了呀?”

李书萍都给了肯定的答案。

等买完菜和包子回家时,林小玉已经起来了,锅里的小米粥也好了。

“妈,你今天要在哪里摆摊?”林小玉吃着包子问。

她妈今天就要开始摆摊了,昨天晚上她们把韭菜都理出来了。

李书萍认真想了想说:“中午先在巷子口试试,要是不行,就骑着车去旧货市场那块儿摆。你放学回家,要是我不在,你就自己煮着吃。”


一开始她男人也跟她一条心的,但这些年他多次催她生儿子,而她一直没怀上,这人就慢慢变了。

回这个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便回来了也没个好脸色。

“你爸忙嘛,这个星期肯定会回来的。”秦蓉不想让女儿伤心。

春宝低着头不说话,心里清楚,爸不是因为忙才不回来的,而是不想看到她这个病秧子女儿。

都是因为她,妈妈才会让爸爸分家,带着她从家里搬出来,妈妈才会每天都过的这么辛苦。

李书萍骑着车子来到巷子口,“李姐。”周翠兰喊她。

李书萍在车上冲她笑了笑,在她对面停下。

周翠兰都不顾自己的摊子了,绕着三轮车转了一圈儿,“李姐你这行动力可是杠杠的呀,看样子,是要卖饺子呀。”

李书萍下了车,点着头说:“是呢,等我摊子支上,就请你吃一碗。”

周翠兰眼睛一亮,“真的,那我可不客气了。”

“千万别跟我客气。”李书萍笑着把车上的东西往下搬,要把放在最下面的折叠桌和凳子先拿下来。

既然都要吃人家的饺子了,周翠兰也没干看着,也上手帮忙。

桌子凳子支好,李书萍就开始给炉子生火,火生好把装了大半锅水的铝锅放上面,等着水开就行了。

接着她又在在车斗里放了一个凳子,把案板放在了凳子上,洗了手,掀开放面团的盆的纱布,揪了一大坨下来,手在旁边的罐子里抓了些面粉,洒在案板上,就揉起面团来。

面团揉成条,揪成一个一个的小剂子,再用手掌按成饼,按成饼的剂子,全叠在一起,两只手在案板上一边转,一边捏,就成了圆圆的大小一致的饺子皮了。

“李姐,你这手可真是快。”她这一叠饺子皮,也就两分钟的时间就弄好了。

李书萍一笑,“我小的时候是孤儿,吃百家饭长大的,一个开饺子店的街坊,看我可怜总让我去吃饺子,我就在店里帮忙擀饺子皮,包饺子,这都是跟店里的老师傅学的。”

周翠兰冲她竖起了大拇指。

李书萍掀开装馅儿的盆的纱布,用筷子挑了馅儿,又开始包起来。

“这韭菜鸡蛋馅儿,闻着可真香。”周翠兰咽了咽口水。

李书萍特别自信地说:“不是我吹,我包的饺子,吃了就没有说不好的。只要吃了我这个味儿,别的饺子就再也入不了眼了。”

周翠兰就笑,“那我等会儿可得好好尝尝。”

还没到饭点儿,从巷子里出来,或从下巷子口路过的人,看到多出来的一个摊,也都是好奇的看两眼,上前问价的都没有。

李书萍也不急,还没到饭点儿,没人来吃也正常。

周翠兰倒是卖了三颗卤蛋出去。

锅里的水滚了,时间来到十一点,李书萍下了二十个饺子,她和周翠兰一人十个。

饺子下锅,锅里先是沉寂了半分钟,接着就滚了起来,水一滚韭菜鸡蛋饺子的香味儿,就四散开来。

“这味儿可真香。”周翠兰舔了舔唇。

没一会儿一颗颗肚皮滚滚的饺子,就浮了起来。

李书萍先给周翠兰舀了,又递了一双筷子给她。

周翠兰接过,夹起一颗饺子,吹了两下就咬了一口,韭菜香鸡蛋嫩,合在一起又鲜又香又嫩,这滋味儿给碗炖肉都不换。

“李姐吃了你这饺子,其他饺子还真入不了我的眼了,都是一样的馅儿,你这味道咋就这么好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